如何改善孩子對作業(yè)的態(tài)度
以前很多家長都會問孩子“功課做完了嗎?”,隨著人們對教育的認識,很多家長都很擔心孩子被作業(yè)壓垮,想想我們以前,有多少時間用在做作業(yè)上,多少時間用在玩上。
適當做些作業(yè)是必要的,問題是有些孩子討厭做功課。家長督責過嚴,就會和孩子關系緊張;父母之間看法做法不一,更為家庭增添煩惱。這個頭痛的問題折磨著不少家長,他們對自己孩子說:“我跟你一起受罪!”要正確解決這一問題,就應該具備科學的方法。
有的話天天說,卻未必有效果。如果一位廠長每天下班時守在廠門口問工人:“你定額完成了嗎?”這和一回家就問孩子功課引起的心理反感,恐怕是差不多的。為什么我們不問問:“今天你什么課上得最有意思?”“你向老師提了什么問題?”“球賽勝負如何?”“你借到了什么新書?”……假如我們對孩子的精神生活表示淡漠,缺少起碼的關注,只是想到營養(yǎng)與成績,長此以往,孩子的熱情與求知欲就會減退,學習日益被動。關于這一點,國內外不少心理學家早已告誡過老師與家長。同時,對孩子的精神生活缺少關注,還會造成兩代人感情上的隔閡,而感情一旦淡漠,心靈就很難溝通了。
有些話孩子聽不進,可能是道理過于籠統(tǒng),如果把道理說得具體些,效果會好一些。
例如: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告訴我們:知識遺忘的速度并不均勻,開始學習后的第一天遺忘得最快,可能損失60%,以后則逐漸變慢。因此在學習的當天及時復習加以鞏固,對提高記憶效率將事半功倍。家長可把這個道理,結合作業(yè)用通俗的語言講給孩子聽,讓他們親身體驗,使他們切實感到及時完成作業(yè)的好處,從而自愿接受作業(yè)。如果只是籠統(tǒng)地講學習目的與作業(yè)態(tài)度,甚至施加壓力,恐怕都無濟于事。
在少年兒童的學習動機中,興趣應占很大比重。
這是教育文明化的標志之一(當然有不文明教育:打罵、威逼或利誘)。興趣有巨大的內趨力,可以引發(fā)奔放的熱情。人類文明史上卓有建樹的偉大人物,對此都有深切感受。在強調興趣的重要時,他們往往不怕講過頭。
家長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在做作業(yè)時,不時會閃現(xiàn)興趣的火花,家長要善于捕捉并及時“助熱”。例如初中學生開始學習物理、化學,可結合課本介紹一些科學家的傳記故事;小學生作文造句,可以幫助孩子創(chuàng)設一些有趣的情景等等。只要有心,機會很多。
-
青少年易出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在現(xiàn)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做了很多小孩子的工作,壓力其實也是非常大的,而且放學的時候每天都在家里面寫作業(yè),有時候老師布置的
-
高考前的有效心理暗示很快,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將來臨,我們的高三學子也即將迎接人生的第一道門檻,跨過這道門檻,就可以迎來自己全新的人生。有人說,
-
親子關系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現(xiàn)在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甚至有些家長認為,只要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花多少錢都
-
高中三年,孩子的心理特點有何不同?孩子即將進入高中,高中三中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三年,因為他們即將面臨人生的第一個重大選擇:高考。那么,高一至高三,
-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擺脫厭學心理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喜愛學習,而且學習的很了,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卻有一些孩子出現(xiàn)了厭學的問題,那么面對這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