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恐懼癥最好家長來治療
很多家長都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在經過假期后,上學的第一天,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焦慮和不安,這就是開學恐懼癥,小編為這事專門咨詢了心理專家,專家表示,家長應培養孩子獨立能力,樹立孩子自信。學生們則要盡快學會自我調整
孩子一提開學就暴怒
家住天河區東圃某小區、讀四年級的劉思思(化名),近幾天突然出現了食欲不振、暴怒等癥狀,一提“開學”就喊“煩”,整個人變得煩躁不安,情緒極不穩定。昨天下午,焦急的父母請假帶孩子到廣州市兒童醫院向心理醫生求助,醫生最后診斷,孩子患上了“開學恐懼癥”。
據介紹,與劉思思一樣,在新學期開學初患上“開學恐懼癥”的孩子不在少數。近段時間以來,廣州市兒童醫院每天都會接到數例患上“開學恐懼癥”的小患者。廣州樂思健康咨詢公司心理專家麥玉蓮告訴記者,該中心近日每天都會接到數名此類求助學生。有一名五年級學生,因為寒假作業沒做完被家長責罵,現在一拿起寒假作業就渾身發抖、手心出汗,晚上也常常被惡夢嚇醒。
專家稱,“開學恐懼癥”主要表現為頭暈、焦慮、食欲不振、情緒不穩、記憶力和理解能力下降等現象。更有甚者會出現感冒、頭痛、肚子疼、嗓子發炎、腸胃不適等癥狀。也有學生出現心慌、氣喘癥狀。
家長別急給孩子壓力
麥玉蓮稱,青少年假期生活無規律,隨心所欲玩耍,而學校生活作息有規律,學習強度大。兩種生活的落差很容易誘發部分孩子產生恐懼感。
南方醫科大學心理學系老師李建明特別指出,由于現在家庭多為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的期待值普遍過高。開學后學生除了要面對正常的學校學習,還要馬不停蹄地去上門類眾多的各式輔導班。參加的一些輔導班并非出自孩子內心的個人意愿,這樣一來便會產生抵觸心理。因此,很多孩子一想到開學之后的生活,自然而然地恐懼。
李建明提醒家長,患“開學恐懼癥”的孩子只要經過適當調整,經過一周左右的時間就可以恢復正常。家長與老師要常給予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讓孩子敢于接受假期已經結束的現實。及時調整孩子的生物鐘,做到早睡早起。從長遠來說,應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培養社交能力,多鼓勵,讓孩子樹立自信心、要求要恰當、不可過度遷就、過度保護、過度苛求;另外家長首先心態要擺正,不要一開學就給孩子太多的學習壓力,讓孩子對校園生活感興趣。
-
青少年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做了很多小孩子的工作,壓力其實也是非常大的,而且放學的時候每天都在家里面寫作業,有時候老師布置的
-
高考前的有效心理暗示很快,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將來臨,我們的高三學子也即將迎接人生的第一道門檻,跨過這道門檻,就可以迎來自己全新的人生。有人說,
-
親子關系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現在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甚至有些家長認為,只要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花多少錢都
-
高中三年,孩子的心理特點有何不同?孩子即將進入高中,高中三中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三年,因為他們即將面臨人生的第一個重大選擇:高考。那么,高一至高三,
-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擺脫厭學心理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喜愛學習,而且學習的很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有一些孩子出現了厭學的問題,那么面對這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