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新生自卑心理要怎么解決呢?
對于現在剛步入大學的新生來說,見到了各種各地的同學們,難免會看看那些人比較厲害,或者比較有家世,然而一旦有了對比,那就必然會存在自卑,那么要怎么辦呢?
控制和消除大學新生的自卑心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正確認識現實:不恰當地將自己現在的情形與中學時期相比較,是大學新生產生自卑的最直接原因。因此,要克服自卑感,首先需要正確認識大學的學習現實。大學里匯集了來自各地的優秀中學畢業生,因而在大學班集體中,學習名次必然會有一個重新的排列和組合。其中,名列前茅者總是少數,多數同學會排在中游位置,但事實上這些所謂“中等”的同學在各個方面也都不錯,也都是優秀青年,因為大學生的總體水平是比較高的。所以沒有必要僅僅因自己的名次或地位不如中學時期而懷疑自己的才智,更沒有必要自暴自棄。
正確認識自己:與不能正確認識現實相應,不能正確認識自己也是大學新生形成自卑心理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消除自卑也必須同時從改變自我認識入手。要善于發現自己的長處,肯定自己的成績,不要總拿自己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比,把別人看得十全十美,把自己看得一無是處。事實上,如果一個人什么都比別人差,那么他多半也考不上大學。對于自己的學習成績也是這樣,不要因為在某次考試中發揮不理想,或成績排名下降,就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認為自己“不行了”。學習成績不夠理想或下降,主要是因為學習方法還沒有適應大學的學習要求,獨立性較差,對老師的依賴性較強,不太會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所以只要積極改善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成績很快會有改觀調整理想自我:各個新生在進入大學時,對自己的抱負或追求都有一番理想的勾畫。如何確定其水平和要求,首先應對自己的所能、所長以及現實條件有較為清醒的認識。“山外青山樓外樓”,“強中自有強中手”。不要以自己在中學時的情形來規劃理想中的自我。如果抱負定得太高,非力所能及,或追求十全十美,勉為其難,必然遭受挫折,自尋煩惱,終日郁悶不樂。
注意自我激勵:自卑的人一般都比較敏感脆弱,凡事常從壞處看、常往壞處想,老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失敗、挫折上,以致心理活動經常陷入惡性循環。因此,要改變這種消極的思維方式,多以樂觀的態度看待問題,多從積極的角度思考問題,經常給自己以激勵。其中,把注意力集中于成功的經歷,是自我激勵的一個重要方法。積極的自我激勵意味著對自己的積極評價,而積極評價來源于成功的經歷。因此,把注意力集中于成功的經歷,從中悟出道理,并養成記住成功而不拘泥于失敗的習慣,是自我激勵的重要途徑。想想學習打籃球的經歷,你肯定能記得這樣一個事實:你投不中的次數遠遠高于投中的次數。那么為什么你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之后,你投中的次數越來越多,甚至成了“神投手”呢?其主要原因就是你在練習的時候始終把注意力集中于投中上,記住并強化了投中的經驗。倘若你把投中和投不中的經驗統統記在腦子里,那你便會成為一個屢投不中的人了。這種學習投籃的方法也是自我激勵的有效方法。過去你有多少失意和失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記取并強化那些成功的和積極的經驗。這樣,你就可能把自己心理活動納入良性循環的軌道積極開放自我自卑者多數孤僻,不愿交往,自己把自己孤立起來。
心理學研究指出,當人獨處時,心理活動就會轉入內部,朝向自我。自卑的人長期獨處,心理活動的范圍、內容會變窄小,只能翻來覆去在某幾個問題上轉,加之個人認識的局限,就會使心理活動走向片面,常使自己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不能自拔。但當你在與人交往過程中,你的注意力就會被他人所吸引,感到他人的喜怒哀樂,心理活動就不會局限于個人的小圈子,心情就會變得開朗。自卑者應有意識地加強與他人的交往,特別是與友善開朗、樂觀豁達的人交往。
-
青少年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做了很多小孩子的工作,壓力其實也是非常大的,而且放學的時候每天都在家里面寫作業,有時候老師布置的
-
高考前的有效心理暗示很快,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將來臨,我們的高三學子也即將迎接人生的第一道門檻,跨過這道門檻,就可以迎來自己全新的人生。有人說,
-
親子關系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現在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甚至有些家長認為,只要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花多少錢都
-
高中三年,孩子的心理特點有何不同?孩子即將進入高中,高中三中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三年,因為他們即將面臨人生的第一個重大選擇:高考。那么,高一至高三,
-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擺脫厭學心理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喜愛學習,而且學習的很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有一些孩子出現了厭學的問題,那么面對這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