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以上準大學生對挑選專業感到迷茫
據相關統計六成以上準大學生對挑選專業感到迷茫,高教研究專家表示“超過一半的考生在志愿填報時都是盲目或盲從的,有的靠家長作主,有的由老師定奪。對專業和未來有自己明確想法的考生,10個里面大概只有三兩個。考生來咨詢的時候,我們會問喜歡什么,大多數都說不上來,不少學生僅憑名字猜測學校及專業信息,個中原因發人深思。
對很多考生來說,剛剛經歷了前一階段填志愿時不知道想學什么專業的迷惘和糾結,又即將面臨新的迷惘和糾結:不知道即將會被錄到什么專業、也不知道自己能否喜歡上即將被錄取的專業。據了解,有這種迷惘和糾結的“準大學生”在六成以上,他們在專業選報過程中通常會放棄“自主權”,而由家長或老師代為作主,或者是對著招生專業目錄隨便選。
唯分數,導致自主能力缺失
“在現行的教育模式和體制下,出現這種現象是必然的。”專家分析說,孩子興趣點的形成,有些是內生的,有些則是受周圍環境的影響。現在的孩子,從小學開始一直到高中畢業,基本上都是只關注成績在班上的排名、能否考高分、上好學校。很少有機會深入社會、接觸高校。其結果,必然會出現自主能力、判斷能力缺失,而在高考志愿填報時“沒轍”。
由于考生中學階段最高目的就是高考,無暇發展個人興趣,到了大學后隨著高考壓力消失,學習動力也大減,所以大學里厭學現象普遍,創新熱情更是貧乏。
考前調查:70%的受訪高三學生不知道到大學學什么專業
調查中首先詢問學生是否知道在大學中應該選擇什么專業,并在6組大學中選出排名靠前的學校,在5條專業來源的信息中勾選自己了解的選項。在368張高三學生的有效調查問卷中,有225名學生選擇不知道在大學讀什么專業,有31名學生沒有選擇,有112名學生選擇知道讀什么專業。整個調查結果顯示,有高達70%比例的學生不知道或者不確定自己在大學應該選擇什么專業。而在30%選擇知道讀什么專業的學生中,沒有一個在問卷的其他11個選項中全部選擇正確,絕大部分學生只能勾選一兩個選項。
高考報考的決策不僅僅是選擇專業及院校
高考報考是個典型的決策過程,這個決策不僅僅是選擇專業和學校,而是涉及對未來行業和職業的選擇,甚至是生活地點和生存方式的選擇。高考報考需要考慮兩個問題,一個是生存問題,也就是如何獲得良好和成功的職業發展,一個是生活問題,即如何獲得幸福的人生。家長一定要幫助考生確定好未來的職業標準,按照對應的標準來準備高考報考。
報考志愿是一項大事,不能憑著專業和名字去猜測學校及專業信息,而應該詳細的了解。找到自己的喜好和特點,結合起來科學合理的填報志愿。
-
青少年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做了很多小孩子的工作,壓力其實也是非常大的,而且放學的時候每天都在家里面寫作業,有時候老師布置的
-
高考前的有效心理暗示很快,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將來臨,我們的高三學子也即將迎接人生的第一道門檻,跨過這道門檻,就可以迎來自己全新的人生。有人說,
-
親子關系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現在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甚至有些家長認為,只要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花多少錢都
-
高中三年,孩子的心理特點有何不同?孩子即將進入高中,高中三中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三年,因為他們即將面臨人生的第一個重大選擇:高考。那么,高一至高三,
-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擺脫厭學心理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喜愛學習,而且學習的很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有一些孩子出現了厭學的問題,那么面對這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