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導致優等生產生心理綜合癥
我們在學生時代,總是會聽到那些成績優異的同學在考完試之后說自己考得不夠好,甚至于在看到對于普通學生來說的高分時,也不甚滿意。這樣的反應在大多數人看來,都是有些過分的炫耀的。其實,很多時候并不是這樣的。
一位成績一貫優秀的女生,僅僅因為一次英語沒有考好,就說:“過去學習成績好都是假的,只有這一次才是真實的,我完了,沒臉見人了。”
一位學業出色的男生,特別在意別人對他的評價,在交往中格外謹慎,總是擔心“我的表現是不是不盡如人意、言談是不是得當”。
在高等學校中,“三好學生”、“優秀學生獎學金”獲得者,在日常生活中給人們的印象是好學上進、聰明認真、學業有成、遵紀守法。但這些“品學兼優”的大學生中,有不少人的心理發展并不健全,或者說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心理缺陷和誤區,百分四十到百分六十的優秀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優秀學生心理綜合征”特征。其中女生比例更高。
“優秀學生心理綜合征”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個人成長經歷、個性積淀的結果,另一方面,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教育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長期以來,中小學教育實施的是以升學為目的的應試教育,家庭、學校只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多把“成績好”、“聽話”作為好孩子、三好學生的標準,而忽視學生能力和素質特別是心理素質的培養;同時,又對他們期望過高,加重了他們的心理負擔。現實社會中流行的“成功導向”,使得許多青少年非常看重成功的結果。越是優秀的學生,給自己的定位越高,越有可能脫離實際。這種做法,在造就一個個學習尖子的同時,也造就了一批心理脆弱、過分追求完美的“好學生”。
表現
過分追求完美。一方面,對自己期望和要求過高,行為上關注細節,稍有一點事情做得不夠,便惴惴不安,嚴重的甚至出現強迫癥癥狀。已經很優秀,但總不滿意;有成就,但沒有成就感,成為許多優秀學生的通病。另一方面,對他人和環境的期望過高。一些優秀學生對正常的生活環境和現象不能接受,不是抱怨周圍同學素質低,就是埋怨環境設施不盡如人意。他們所體驗的多是不滿和不快,很少有幸福感和快樂感;
關注消極面。一些優秀學生在對自我的認識和評價上,往往容易關注不足和弱點,對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卻視而不見。有一個自卑心理嚴重的大學生,明明經過努力拿到了一等獎學金,卻認為這是因為“自己死用功,花時間比別人多”。關注消極面還表現在經常擔心會發生令自己不滿意或令人害怕的事、不能容忍自己的失敗等方面;
過分關注自己的形象和別人的評價。一方面,優秀學生過于追求完美的特征使得他們總想給人留下好印象,因而很在意他人的評價;
另一方面,他們過分關注消極面的特點使他們在與人交往中對自己的舉止不滿意,事后還要反復考慮有什么偏差,使自己不得輕松。一些人不得不減少與別人的交往,顯得有點不合群;
一些優秀學生還表現出對失敗異常敏感,面臨選擇時患得患失,猶豫不決。不少人為保持“優秀”的評價而緊張焦慮,持續的不良情緒轉化成了軀體癥狀,如頭暈、失眠、胃痛等。
調適
首先要做的是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提倡健康、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觀,加強學生的挫折教育和艱苦奮斗教育。社會對優秀學生、優秀學生對自己,也要學會適當降低期望值,變追求完美為揚長避短。優秀學生要更多接觸社會、拓展視野、錘煉意志、開闊胸懷,以減少和預防“心理綜合征”的發生。
對于優等生來說,他們比一般的同學所承受的壓力其實更大,來自父母的期待,老師的看好,甚至的親戚朋友的“虎視眈眈”,都會讓他們不能容忍自己一絲的失誤,所以承受的也就會多很多很多。
-
青少年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做了很多小孩子的工作,壓力其實也是非常大的,而且放學的時候每天都在家里面寫作業,有時候老師布置的
-
高考前的有效心理暗示很快,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將來臨,我們的高三學子也即將迎接人生的第一道門檻,跨過這道門檻,就可以迎來自己全新的人生。有人說,
-
親子關系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現在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甚至有些家長認為,只要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花多少錢都
-
高中三年,孩子的心理特點有何不同?孩子即將進入高中,高中三中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三年,因為他們即將面臨人生的第一個重大選擇:高考。那么,高一至高三,
-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擺脫厭學心理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喜愛學習,而且學習的很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有一些孩子出現了厭學的問題,那么面對這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