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破人際關系的迷霧
一個人怎樣對你,反映著他的內心。
你怎樣對一個人,反映著你的內心。
這叫投射。
一個人怎樣對你,可能是被你教會的。
你怎樣對一個人,可能是被他教會的。
這叫認同。
投射與認同,是人際關系中最重要的心理互動機制,是我們的內在的關系模式相互影響的主要途徑。
所以,不必將關系中發生的事情簡單地歸到自己身上,或他身上。相反,我們應該多一只眼睛,學會從內在關系的角度上審視你和對方。
我們所謂的人格是一個內在的關系模式,即“內在的小孩”與“內在的父母”的關系。并且,這個內在的關系模式基本在6歲前形成。
簡而言之就是,童年時,我們怎么與父母相處,長大后,我們就怎么與其他人相處。
不過,這個相處模式也有變數。某一時刻,在某個關系中,你會以“內在的父母”自居,而將“內在的小孩”投射到對方身上,而在另一時刻,你或許以“內在的小孩”自居,而將“內在的父母”投射到對方身上。
并且,你在將自己內在的關系模式向外投射的時候,關系的另一方,也在做同樣的事情。
這就是人際互動的主要方式。
這里所說的互動,不只是我們與其他人的言語的互動,還有來自潛意識的信息的互動。相對于意識層面的言語的互動,潛意識的互動更重要。
這也不只是我們與現實生活中遇到的人的互動,還包括我們通過書本、網絡和電視等媒介與其他人的互動。
這也不只是我們與人的互動,還有我們與其他生靈乃至大自然的對話。
在這所有的互動中,內在的關系模式都是基石。然而,這并不意味著,你的內在的關系模式一直恒定不變。相反,與其他人、與社會和與自然的每一個互動都是機會,即促進你的心靈改變的機會。當然,這也常常蘊涵著風險,每一個互動都可能把你的心靈拉進黑暗。
如果只討論現實中的人際關系,可概括為一句話,即,關系并非是兩個人的事情,其實是兩個內在的關系模式的互動。
要認識這樣的互動,我們就需要多一只眼睛,能夠在必要的時候跳出來,并從一個近乎旁觀的視角審視一下你與他人的互動游戲。
他為什么甘于被同學羞辱
與人相處時,我們須意識到,我們面對著的那個人,并非是一個簡單一致的人。其實,我們面對的是一個關系,即這個人的內在的關系模式。
并且,這個人與你相處時,一定會玩投射的游戲。或者,他會把他的內在的關系模式中的“內在的父母”投射給你。或者,他會把他的“內在的小孩”投射給你。
這幾乎是必然的。
所以,我們應知道,一個人怎樣面對自己,其實反映著這個人的內心。他怎樣對待你,其實反映著他的“內在的父母”與“內在的小孩”的相處模式。
前天,在一家餐館吃飯時,餐館的服務員和我聊起天來,她講到,有兩個男孩常來這個餐館吃飯,男孩A一身名牌,顯然家境很好,男孩B有些寒酸,顯然家境一般。
不僅如此,男孩A還帥氣、高大,而且學習成績似乎更出色。總之,他似乎在各個方面都比B顯得出色一些。
女服務員說,也因此,A趾高氣揚,總是很無情地對待B,一會兒說,你怎么能用手吃比薩,簡直就是原始人嗎!一會兒又說,你怎么這么笨,吃飯的樣子真是難看。最后,該結賬了,A看似豪爽但其實很尖刻地說,我知道你很窮,當然是我結賬了。
“現在的孩子,怎么這么勢利!”女服務員感慨道。
“那是因為他們生活在勢利的家庭。”我對她解釋說。
可以推測,A的家庭缺乏平等觀念,他的父母和家人不僅瞧不起別人,他們在家中也會彼此制造壓力,要是誰在某一方面不夠“優秀”就會瞧不起誰。這就在A心中形成了“挑剔的內在的父母”常瞧不起“不夠優秀的內在的小孩”的關系模式。有了這樣的內在的關系模式后,A就會把它帶到任何關系中,B只是被他選中的一個而已。
他先在家中習慣了被挑剔
甚至,A看似很在乎優秀不優秀,但其實,他很喜歡和B這樣處處不如自己的人打交道,因為只有和這樣的人在一起,他才可以完美地把他的內在關系模式投射出去。因為這樣的內在關系模式,他內心中會有許多沖突和不良情緒,必須宣泄出去,他才會感覺好一些。
同樣,還可以看出,B的內在的關系模式也大有問題。女服務員說,盡管不斷遭受A的羞辱,但B一直笑嘻嘻的,好像沒有什么不滿。這可以推測,B的內在的關系模式,是贊同“優秀者”有資格羞辱“不優秀者”的。極可能,B的父母或家人經常拿B和別的孩子做比較,并且會斥責甚至羞辱達不到他們理想要求的B。這導致B和A一樣,內心中也有一個“挑剔的內在的父母”和“被挑剔的內在的小孩”。于是,當外在條件都勝自己一籌的A不斷羞辱自己時,有這樣的內在關系模式的B認為這是合理的,自己該被羞辱。
此外,還可以更進一步推測,當A遇到比自己更優秀的人的羞辱時,他可能也會安之若素。至于B,他也會去羞辱不如自己的人。
然而,假若B的內在關系模式是另外一回事,講究相互尊重和平等,那么他就會不吃A那一套,會對A的羞辱加以還擊。
用心理學的術語講,A羞辱B,是投射,即將自己內在的關系模式強加在B的頭上。B接受了A的羞辱,是認同,更準確地說,這叫做投射性認同。但假若B不接受A的羞辱,這就叫做投射不認同。
投射與認同,這是人際關系中最重要的心理互動機制。
名詞解釋:投射與認同
我們常說,一個人怎么對待別人,其實是這個人的內心的反映。
這個道理,套用一個心理學術語,就是投射。
更細致的解釋是,一個人的外部的人際關系其實就是他的內心關系向外的展現。
譬如,假若一個人的內在的關系模式是“挑剔的內在的父母”與“被挑剔的內在的小孩”。那么,這個人的現實的人際關系,要么是他瞧不起別人,要么是他甘于被別人瞧不起。
面對這樣的人,我們就要明白,他挑剔你,其實并非是你的錯,而是他自己的問題。他是把自己內心的東西投射到你身上了。不過,接不接受他的投射,就是你的問題了。
-
人際交往中為什么有的人善于交朋友在現在這個社會中最為重要的就是人際關系,而且只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才可以讓自己的事業變得非常的好,而且也可以讓自己看起來非常
-
為什么約炮后兩人關系難持久在現在這個社會上很多的軟件也是越來越多了,而且很多寂寞的男女都會選擇去聊天交朋友的,而且這樣的話肯定會在一起談對象或者是
-
新媳婦如何與親人相處新媳婦,到底怎么樣才可以更好的去和別人在一起相處的呢,其實我們都知道,每個人在進入這個婆家的時候,也是感覺非常的陌生,首
-
避免七種病態社交 學會正確與人相處有一些變態的社會交往,我們大家是不是感覺非常的可怕的呢?其實在生活中人和人相處最重要的就是有一個良好的心情和心態,還有就
-
揭示女人有了男友后的現狀其實我們都知道,男性和女性之間一定要懂得相互包容和尊重之類的,這樣的話才可以,夫妻之間的感情更加的一些甜蜜,還有就是談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