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的空間與距離
一位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一個剛剛開門的大閱覽室里,當里面只有一位讀者時,心理學家走進去拿椅子坐在他的旁邊。試驗進行了整整80人次。結果證明,在一個只有兩位讀者的空曠的閱覽室里,沒有一個被試者能夠忍受一個陌生人緊挨自己坐下。當』合理學家坐在他們身邊后(被試驗者不知道這是在做實驗)更多的人很快就默默地遠離到別處坐下,有人則干脆明確表示:“你想干什么?”
這個實驗說明人與人之間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間距離。任何一個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圍有一個自己把握的自我空間,它就像一個無形的“氣泡”一樣為自己“割據”了一定的“領域”。而當這個自我空間被他人觸犯時,就會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甚至惱怒起來。
一般而言,交往雙方的人際關系以及所處情境決定著相互間自我空間的范圍。美國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博士劃分了四種區域或距離,各種距離都與對方的關系相稱。
1.親密距離
這是人際交往中的最小間隔,即我們常說的“親密無間”,其近范圍在6英寸(約15厘米)之內,彼此間可能肌膚相觸,耳鬢廝磨,以至相互能感受到對方的體溫、氣味和氣息。其遠范圍是6英寸到18英寸(15厘米-44厘米)之間,身體上的接觸可能表現為挽臂執手,或促膝談心,體現出親密友好的人際關系。
就交往情境而言,親密距離屬于私下情境,只限于在情感上聯系高度密切的人之間使用,在社交場合,大庭廣眾之前,兩個人(尤其是異性)如此貼近,就不太雅觀。在同性別的人之間,往往只限于貼心朋友,彼此十分熟識而隨和,可以不拘小節,無話不談。在異性之間,只限于夫妻和戀人之間。因此,在人際交往中,一個不屬于這個親密距離圈子內的人隨意闖入這一空間,不管他的用心如何,都是不禮貌的,會引起對方的反感,也會自討沒趣。
2.個人距離
這是人際交往中間隔上稍有分寸感的距離,較少有直接的身體接觸。個人距離的近范圍為1.5-2.5英尺(46-76厘米)之間,正好能相互親切握手,友好交談。這是與熟人交往的空間。陌生人進人這個距離會構成對別人的侵犯。個人距離的遠范圍是2.5-4英尺(76-122厘米)。任何朋友和熟人都可以自由地進人這個空間,不過,在通常情況下,較為融洽的熟人之間交往時保持的距離更靠近遠范圍的近距離(2.5英尺)一端,而陌生人之間談話則更靠近遠范圍的遠距離(4英尺)一端。
人際交往中,親密距離與個人距離通常都是在非正式社交情境中使用,在正式社交場合則使用社交距離。
3.社交距離
這已超出了親密或熟人的人際關系,而是體現出一種社交性或禮節上的較正式關系。其近范圍為4-7英尺(122-245厘米),一般在工作環境和社交聚會上,人們都保持這種程度的距離。一次,一個外交會談座位的安排出現了疏忽,在兩個并列的單人沙發中間沒有放增加距離的茶幾。結果,客人自始至終都盡量靠到沙發外側扶手上,且身體也不得不常常后仰。可見,不同的情境、不同的關系需要有不同的距離。距離與情境和關系不相對應,會明顯導致人出現心理不適感。
社交距離的遠范圍為7-12英尺(210-370厘米),表現為一種更加正式的交往關系。公司的經理們常用一個大而寬闊的辦公桌,并將來訪者的座位放在離桌子一段距離的地方,這樣與來訪者談話時就能保持一定的距離。如商務談判、招聘時的面試、論文答辯等,往往都要隔一張桌子或保持一定距離,這樣就增加了一種莊重的氣氛。
在社交距離范圍內,已經沒有直接的身體接觸,說話時,也要適當提高聲音,需要更充分的目光接觸。如果談話者得不到對方目光的支持,會有強烈的被忽視、被拒絕的感受。這時,相互間的目光接觸已是交談中不可缺免的感情交流形式了。
-
人際交往中為什么有的人善于交朋友在現在這個社會中最為重要的就是人際關系,而且只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才可以讓自己的事業變得非常的好,而且也可以讓自己看起來非常
-
為什么約炮后兩人關系難持久在現在這個社會上很多的軟件也是越來越多了,而且很多寂寞的男女都會選擇去聊天交朋友的,而且這樣的話肯定會在一起談對象或者是
-
新媳婦如何與親人相處新媳婦,到底怎么樣才可以更好的去和別人在一起相處的呢,其實我們都知道,每個人在進入這個婆家的時候,也是感覺非常的陌生,首
-
避免七種病態社交 學會正確與人相處有一些變態的社會交往,我們大家是不是感覺非常的可怕的呢?其實在生活中人和人相處最重要的就是有一個良好的心情和心態,還有就
-
揭示女人有了男友后的現狀其實我們都知道,男性和女性之間一定要懂得相互包容和尊重之類的,這樣的話才可以,夫妻之間的感情更加的一些甜蜜,還有就是談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