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今:對話積極心理學
在我的咨詢案例中,每位來訪者在講述了自己最近工作上或生活中的煩惱后,都會向我詢問他屬于哪一類心理問題,是強迫癥?焦慮癥?還是抑郁?而且還會振振有辭地告訴我他的初步結論是參考了心理學網站上的一些癥狀分析。那架勢,好像他如果沒有確鑿的問題和病態癥狀,就失去了來做心理咨詢的全部意義。
這正是因為,在過去一個多世紀的心理學研究中,人們所熟悉的詞匯都是與病態和消極情緒有關的,如抑郁,幻覺,焦慮,狂躁等。大多數心理學人士的任務也是為有問題和有障礙的人“排憂解難”。所以,當人們找到心理咨詢師或心理治療師時,就會習慣性地給自己先行貼上問題的標簽。
與此同時,更多的人在無奈地發著感慨,我并沒有什么直接而猛烈的痛苦來源,可為什么我依然感受不到快樂?當他們一邊發出感慨時,卻在一邊自嘲這種無夢、無痛、無趣的心態就屬于生活的正常面貌。
其實,人們往往忽略的是,主觀幸福感既包括積極情感,也包括消極情感,兩種成分對幸福來說同樣重要。積極情感,如滿足、希望、自信能增加人的幸福感,消極情感,如妒忌、抑郁、憤怒則降低人的幸福感。幸福感正是指人們所體驗到的積極情感與消極情感之間的差。
這也就回答了之前的問題——無夢、無痛、無趣,僅僅擁有較少的負性情緒,并不等于就能獲得較多的正性情緒。也就是說,沒有了痛苦,并不代表你就擁有了幸福;愈合了憂郁,并不意味著你就能快樂;走出了低迷,也不等于你就滿懷自信。所以,我們應該更明確地意識到,想要提高生活質量和精神狀態,除了減少負性情緒,更要同時增加正性情緒。
心理學在誕生近一個世紀以來,確實對人類和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我們卻也發現患心理疾病的人口數量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出現了成倍的增長。這一現象似乎和心理學的實踐初衷相違背。在這種情況下,心理學開始思考,似乎不能依靠對問題的不斷修補來為人類謀取幸福。于2000年才出現的積極心理學,其矛頭正指向過去近一個世紀中占主導地位的消極心理學模式,并逐漸掀起了一場積極心理學運動。
相對于以損傷、缺陷和傷害為主要研究對象的消極心理學,積極心理學要求心理學家用一種更加開放的、欣賞性的眼光去看待人類的潛能、動機和能力等,治療不僅僅是修復和彌補,也是對人類自身所擁有的潛能、優勢、力量的發掘。
-
人際交往中為什么有的人善于交朋友在現在這個社會中最為重要的就是人際關系,而且只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才可以讓自己的事業變得非常的好,而且也可以讓自己看起來非常
-
為什么約炮后兩人關系難持久在現在這個社會上很多的軟件也是越來越多了,而且很多寂寞的男女都會選擇去聊天交朋友的,而且這樣的話肯定會在一起談對象或者是
-
新媳婦如何與親人相處新媳婦,到底怎么樣才可以更好的去和別人在一起相處的呢,其實我們都知道,每個人在進入這個婆家的時候,也是感覺非常的陌生,首
-
避免七種病態社交 學會正確與人相處有一些變態的社會交往,我們大家是不是感覺非常的可怕的呢?其實在生活中人和人相處最重要的就是有一個良好的心情和心態,還有就
-
揭示女人有了男友后的現狀其實我們都知道,男性和女性之間一定要懂得相互包容和尊重之類的,這樣的話才可以,夫妻之間的感情更加的一些甜蜜,還有就是談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