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挫折心理 家長不容忽視
近年來,中小學生自殺事件頻頻發生,2006年專門針對廣州中小學生的一項調查顯示,14.5%的中小學生有過自殺想法。目前自殺不僅是全球性的社會和公共衛生問題,也是我國青少年的三大死因之一;其中自殺死亡率在我國14歲以上的青少年人群中逐年上升。對此,專家指出,目前社會競爭激烈、升學壓力大、父母期望值高給青少年造成了沉重壓力;而心理教育的欠缺,使得許多孩子面對挫折消沉沮喪,缺乏克服困難的能力。
因此,專家建議,學校和家長要加強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注意細微情感變化,正確認識青少年情緒問題,切不可粗暴對待或渾然不知。
所謂挫折,是指個體在從事有目的的活動過程中遇到障礙或干擾,致使個人動機不能實現,需要不能滿足的情緒狀態。相比較成人,青少年由于人生觀、價值觀發展尚未完整,所以對挫折的看法往往容易走入誤區。心理學家指出,
其實真正引起挫折感或者相應行為后果的,不是挫折事件本身,而是青少年對挫折的看法。也就是說,對挫折事件錯誤的認知評價,才是導致消極后果的真正原因。
造成挫折的思維誤區
心理學家將13、14歲和17、18歲的青少年看做兩次“心理斷乳”期,而兩次心理斷乳的結果是青少年愈加走向“獨立”。這一階段的年輕人,個性不完善,獨立傾向與依賴性共存,讓他們的內心極為敏感、動蕩,熱情、沖動。從社會成熟性來看,他們往往情緒不穩定,自尊心與好勝心過強,容易偏激,世界觀不明晰,缺乏扎實的實踐基礎,耐力不強等。因此,在現實中,一旦碰到不順利時,就會手足無措,心情沮喪。
在此階段,青少年的思維很容易陷入誤區,想事情很偏激。
一是過于絕對化。不是從客觀事物出發,而是從主觀愿望出發,缺乏對變故的思想準備。有這樣的想法,青少年遇到挫折就容易導致心理失調。二是,容易以一時一事的結果來評價自己或他人,甚至否定自己或他人的整體價值,以點概面,以偏概全,遇到挫折就容易導致因全面否定自己或他人。三是,很容易放大事情的嚴重性,對事情的后果想得過分嚴重、可怕。有這種思維方式的青少年遇到挫折容易因自畏、自悲而導致心理失調,甚至企圖自殺,以逃避問題。
-
人際交往中為什么有的人善于交朋友在現在這個社會中最為重要的就是人際關系,而且只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才可以讓自己的事業變得非常的好,而且也可以讓自己看起來非常
-
為什么約炮后兩人關系難持久在現在這個社會上很多的軟件也是越來越多了,而且很多寂寞的男女都會選擇去聊天交朋友的,而且這樣的話肯定會在一起談對象或者是
-
新媳婦如何與親人相處新媳婦,到底怎么樣才可以更好的去和別人在一起相處的呢,其實我們都知道,每個人在進入這個婆家的時候,也是感覺非常的陌生,首
-
避免七種病態社交 學會正確與人相處有一些變態的社會交往,我們大家是不是感覺非常的可怕的呢?其實在生活中人和人相處最重要的就是有一個良好的心情和心態,還有就
-
揭示女人有了男友后的現狀其實我們都知道,男性和女性之間一定要懂得相互包容和尊重之類的,這樣的話才可以,夫妻之間的感情更加的一些甜蜜,還有就是談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