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比自己強的人真的沒必要
生活中有一些朋友會在面對比自己能力強的人時,會不自覺的選擇回避,比如,不愿意面對領導,不愿意見比自己優秀的同事等等,其實,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講,為了自己的健康,這樣的做法是需要及時糾正的。
其實面對強勢群體和行為,幾乎人人都會有些不舒服的體驗,這種體驗被稱為焦慮。在精神分析心理學家阿德勒看來,這是因為人出生就面臨著弱勢的處境,造就了自卑的特質,自卑帶給人的感受就是不安、焦慮。為了讓自己好受一些,人們會自覺不自覺地采用各種方法去克服這種體驗。這類努力可見于人生的各個階段,比如嬰兒期對母親的依戀,幼兒期對外部世界的探索或回避,學齡期的勤奮和追求外界的認可……這些發展階段環環相扣,其中最重要的還是青春期自我認同的完成與否,它決定了個體是否能在成人階段坦然面對成敗,自如地處理人際關系。
進入青春期后,大多數人會變得十分活躍,表現出多變、叛逆及出現一些挑戰極限的行為。這些都是個體在探索“自己是誰,想成為誰”的過程。如果一個人能成功地完成自我認同,明確自己是誰、人生目標何在,達到接受自己、自我認可的程度,在遇到強勢對象時就能夠及時調整自己,克服焦慮感。反之,沒能實現自我認同者常常處于自我懷疑、自我否認的狀態,當面對強勢對象時,會加重自卑和焦慮感。
未能實現自我認同的人,在處理自卑和焦慮時會采取壓抑的處理方式,即回避現實問題,并尋找各種借口,讓自己心安。這雖然可以暫時緩解內心的焦慮,但時間長了,反而會造成個人發展的滯后,甚至引起心身疾病。
這種情況是可以通過主觀上的努力來彌補的。可以從思維和行為兩方面入手:從思維角度說,首先是承認和理解自己的感受——面對強勢對象時的不愉快體驗是正常的;其次,要認識到這種感受只有通過積極的處理才能超越,消極回避或否認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第三,則是積極認識自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目標,尋找人生定位。
在行動上,則要主動去面對強勢對象,展示自我,并允許自己有不如意的表現;同時在工作、生活中努力完善自己;還要時刻提醒自己學會發掘和利用資源,尋求和接受別人的幫助。當個體能夠敞開自己,接受幫助的時候,才是個體真正超越了自卑,高興地接納自我的時候。
建立強大的內心,培養自己的自信,不止可以讓我們坦然面對生活中的種種,還能對事業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
人際交往中為什么有的人善于交朋友在現在這個社會中最為重要的就是人際關系,而且只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才可以讓自己的事業變得非常的好,而且也可以讓自己看起來非常
-
為什么約炮后兩人關系難持久在現在這個社會上很多的軟件也是越來越多了,而且很多寂寞的男女都會選擇去聊天交朋友的,而且這樣的話肯定會在一起談對象或者是
-
新媳婦如何與親人相處新媳婦,到底怎么樣才可以更好的去和別人在一起相處的呢,其實我們都知道,每個人在進入這個婆家的時候,也是感覺非常的陌生,首
-
避免七種病態社交 學會正確與人相處有一些變態的社會交往,我們大家是不是感覺非常的可怕的呢?其實在生活中人和人相處最重要的就是有一個良好的心情和心態,還有就
-
揭示女人有了男友后的現狀其實我們都知道,男性和女性之間一定要懂得相互包容和尊重之類的,這樣的話才可以,夫妻之間的感情更加的一些甜蜜,還有就是談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