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理衛生
1 誰是老年人?
老年精神衛生問題包括什么?
世界衛生組織新的年齡劃分法提出:
45歲以下為青年
45—59歲為中年
60—74為年青的老人或老年前期
75—89歲為老年
90歲以上為長壽老人
目前,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1.26億,占總人口的10%,并且老年人口還將繼續以每年3.2%的速度增長。據估計,2025年將達到2.9億。
老年精神衛生問題包括老年期精神疾病和老年期特有的心理問題。老年期精神疾病如老年性癡呆(阿爾茨海默病)、老年抑郁等。
老年期特有的心理問題包括心理老齡化、離退休后的心理適應,喪偶與再婚,“空巢現象”等。
2 老年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變化
對外界事物的感覺能力逐漸衰退,學習新事物較慢,但是老年人豐富的閱歷和人生經驗在一定程度上能彌補心理機能上的不足。
注意力轉移緩慢、分配困難。
死記硬背比年輕時差了,但理解之后的記憶能力并沒有明顯退化。想象力受到經驗的限制,很難活躍,愛嘮叨。
消極、抑郁,容易煩躁、悲傷、害怕、不滿等,情感脆弱,生活、社交圈子變小,表現出對新的、自己不熟悉的事物、領域的畏難、畏懼、擔憂,甚至拒絕等表現。
3 老年人的自我概念和變化的性格
自我概念即如何看待自我的問題
老年人的自我概念表現為:我是否老了?是否有價值?我是否真的老不中用了?我生活中還有什么希望?
我們鼓勵:能接納自身的生理老化,也能接受自身心理功能的部分改變。
鼓勵的原因:更能自我接納、自我肯定,更能主動去適應角色改變,調整自己的角色行為。
老年人的性格變化因人而異,一般既有穩定、連續的特點,同時也由于生理因素、環境、社會心理因素、認知和人生閱歷的影響,性格會發生一些改變,使性格具了有變化的特點。
老年精神衛生問題包括什么?
世界衛生組織新的年齡劃分法提出:
45歲以下為青年
45—59歲為中年
60—74為年青的老人或老年前期
75—89歲為老年
90歲以上為長壽老人
目前,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1.26億,占總人口的10%,并且老年人口還將繼續以每年3.2%的速度增長。據估計,2025年將達到2.9億。
老年精神衛生問題包括老年期精神疾病和老年期特有的心理問題。老年期精神疾病如老年性癡呆(阿爾茨海默病)、老年抑郁等。
老年期特有的心理問題包括心理老齡化、離退休后的心理適應,喪偶與再婚,“空巢現象”等。
2 老年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變化
對外界事物的感覺能力逐漸衰退,學習新事物較慢,但是老年人豐富的閱歷和人生經驗在一定程度上能彌補心理機能上的不足。
注意力轉移緩慢、分配困難。
死記硬背比年輕時差了,但理解之后的記憶能力并沒有明顯退化。想象力受到經驗的限制,很難活躍,愛嘮叨。
消極、抑郁,容易煩躁、悲傷、害怕、不滿等,情感脆弱,生活、社交圈子變小,表現出對新的、自己不熟悉的事物、領域的畏難、畏懼、擔憂,甚至拒絕等表現。
3 老年人的自我概念和變化的性格
自我概念即如何看待自我的問題
老年人的自我概念表現為:我是否老了?是否有價值?我是否真的老不中用了?我生活中還有什么希望?
我們鼓勵:能接納自身的生理老化,也能接受自身心理功能的部分改變。
鼓勵的原因:更能自我接納、自我肯定,更能主動去適應角色改變,調整自己的角色行為。
老年人的性格變化因人而異,一般既有穩定、連續的特點,同時也由于生理因素、環境、社會心理因素、認知和人生閱歷的影響,性格會發生一些改變,使性格具了有變化的特點。
相關文章
-
老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人到老了以后我們大家都知道,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那么這個時候心理方面也會接受不了的,而且人到了老年以后,肯
-
老人為什么會依賴子女 子女要知道這些要素作為兒女的我們應該知道,等父母老的時候,一定要多多的陪伴老人,因為他們年紀大了其實更需要父母的陪伴,下面我們看看,老人為
-
老人如何保持好心情呢對年歲已高的老人,為之生活中經常伴有內疚、壓抑、焦慮等不合理情緒,長期這樣不合理的心理情緒得不到更好的緩解,使其會讓自己
-
子女必知老人愛的嘮叨的四個原因很多的年輕人都抱怨,一回到家里父母就會嘮叨個不停,這讓本來就每天承受壓力的年輕人會感覺到承受不了,但其實如果你了解了自己
-
警惕影響老年人心態的三個問題在生活中我們遇到不同的事情,心態會發生不一樣的波動,對于老年朋友們來說,良好的心態對于保護自己的身心健康是十分重要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