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障老年人心理健康
隨著人口結構逐漸老齡化,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日漸明顯,如何有效保障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成為人們關注的重要問題。
如何保障老年人心理健康
1、保持完整的自尊和堅定的自信是心理是否健康的關鍵
自信是肯定自己,認為自己有價值,相信自己有能力處理問題。有“被需要”和“有用”的感覺,不要因為“門前冷落車馬稀”而產生凄涼、空虛之感,相信只要自己肯付出,仍有許多被需要和有用之處。
自尊是要有自知之明,保護自己,珍愛自己,不和自己過不去,生活中的悲觀、抑郁、悔恨、暴躁都是不珍愛自己,看不起自己,厭惡自己的表現。掌握了自信和自尊,就不會因為順利而自滿,也不會因為逆境而衰老、體弱而灰心。能與客觀環境保持良好的接觸,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沉浮自如,榮辱不驚,面對現實不退縮、不逃避,對事物變遷保持良好的心境。
2、人際關系是否良好乃是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
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是對人際關系的適應,所以人類心理病態,主要是由人際關系失調而帶來的。所以老年人要樂于與別人交往,與大多數人心理相容,既對別人施以感情,又能欣賞別人的感情,這是良好的心理品質。如果一個人漸漸離開了朋友,喜歡過孤獨的生活,表明已出現心理不健康的趨勢。
3、保持樂觀情緒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靈丹妙藥。
保持樂觀情緒,保持好奇心,并尋找與社會接觸的空間,不使自己閑散下來。情緒樂觀,既能防病,又能治病,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靈丹妙藥。現代醫學指出,樂觀的情緒能通過大腦皮層及皮下神經中樞活動,引起身體各器官發生一系列生理變化,如呼吸加深,肺活量增大,氧氣供應充分,促進血液循環,同時,情緒與樂觀能影響腺體活動,改善激素和消化液的分泌。我們建議老年人在閑暇時間,多欣賞一點相聲、喜劇等藝術作品,使自己經常發出歡樂的笑聲。
3、鍛煉自強,勤于用腦
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生理功能衰退,這是自然規律。但實踐證明,運動可以延緩衰老,因此,老年人要注意加強身體的鍛煉。
另外,心理學家認為,老年人心理衰老的程度和平時腦力活動有密切的關系。經常用腦的人,腦子就靈。雖然人腦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萎縮,但很緩慢,到70歲時,大腦的重量還有青年時的95%。老年人的記憶力雖然減退,但也緩慢,心理學家經調查后假設:如果18~36歲時記憶能力是100%,那么37~60歲是90%,61~80歲是85%。由于個體的差異,有的七八十歲,腦子仍很發達,記憶力仍很好;相反,有些人四五十歲腦子就不好用了,記憶力明顯減退。究其原因,主要是平時不注意用腦,越不用,越不行;越不行,越不用,這樣就會加速衰老。所以為確保大腦健康,要經常讀書、看報,勤思考,使大腦在思考中得到充分運動和鍛煉,推遲腦細胞的退休并促進思維銳敏。
人到老年,各項生理機能開始退化,這些變化對老年人心理健康構成了一定的威脅,也是老年人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調節老年人心理疾病時不可忽視軀體因素,對一些病情嚴重的老年患者應及時勸導其接受專業治療,以免病情惡化。
-
老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人到老了以后我們大家都知道,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那么這個時候心理方面也會接受不了的,而且人到了老年以后,肯
-
老人為什么會依賴子女 子女要知道這些要素作為兒女的我們應該知道,等父母老的時候,一定要多多的陪伴老人,因為他們年紀大了其實更需要父母的陪伴,下面我們看看,老人為
-
老人如何保持好心情呢對年歲已高的老人,為之生活中經常伴有內疚、壓抑、焦慮等不合理情緒,長期這樣不合理的心理情緒得不到更好的緩解,使其會讓自己
-
子女必知老人愛的嘮叨的四個原因很多的年輕人都抱怨,一回到家里父母就會嘮叨個不停,這讓本來就每天承受壓力的年輕人會感覺到承受不了,但其實如果你了解了自己
-
警惕影響老年人心態的三個問題在生活中我們遇到不同的事情,心態會發生不一樣的波動,對于老年朋友們來說,良好的心態對于保護自己的身心健康是十分重要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