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勿對對子女“好心管太多”
上海人口老齡化程度高,戶籍人口中60歲以上人口已占總人口的21.6%。記者從上海心理咨詢中心以及一些社區醫院心理科獲悉,老年人心情抑郁、焦慮、失眠的情況相當多。
其誘發原因中,最主要的就是由于子女繁忙,不少老年人退休后還要照顧子女起居飲食,幫忙帶養第三代,“萬事皆管”的老人又因教育方式不同,與子女頻發矛盾。
【案例一】女兒不嫁人 老人急出病
昨天,60多歲的吳老先生到上海市心理咨詢中心老年心理科求助,他稱已失眠好幾年了,在心理醫生引導下,才講出困惑。原來吳老先生的女兒20多歲時有過一個男友,但吳老先生不滿意,兩人就分手了。自那以后,女兒相親無數次,卻總是沒找到合適的對象,如今已經34歲的女兒成了標準的剩女,女兒情緒也不好,老父親更是被內疚、焦急、擔心折磨得抑郁失眠。眼下吳老先生心里擔憂,卻又不敢流露出來,無比煎熬。
市心理咨詢中心老年心理科李霞醫生表示,這樣的老人在門診里為數不少。
【案例二】外婆“奉獻”吃力不討好
近日,在廣告公司上班的小李夫妻因為工作調動,要舉家到另一座城市生活,他們希望帶上將上幼兒園的寶寶,卻因此和家中老人發生了爭執。年近60歲的外婆覺得兒子兒媳對她不敬,甚至感覺他們已經從感情上拋棄自己。她越想越難受,連續兩周失眠、心情郁悶,結果免疫力下降,前不久又感冒了,小李夫妻因上班沒太多時間陪她,更覺得自己一片好心為孩子著想,結果卻沒看到孩子“孝順”,連不想活的念頭都有了。
曉霆教育成長中心負責人、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王曉霆表示,教育第三代的意見相左而引發的矛盾眼下已經成了不少家庭的最主要矛盾。
【案例三】小夫妻鬧矛盾 老人如臨大敵
小艾是典型的80后獨生女,建立小家庭后兩口子一三五到父母家蹭飯,二四六到公婆家吃飯。小艾表示,到老人家蹭飯雖然省去很多麻煩,但也煩惱缺少自由度。小夫妻倆說話不那么注意,有時也會鬧點小矛盾,但被老人們看到了,就覺得是自己孩子被欺負了,兩口子間的小矛盾頻頻被升格為兩個家庭之間的矛盾,甚至會對對方父母的教養產生不滿。久而久之,兩個家庭關系越來越惡劣,小艾的母親甚至勸她離婚。
不少老人面對心理醫生表示,管自己的子女是天經地義的,孩子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自己不管難道要別人家的父母管。
專家觀點
享受生活該放手時就放手
李霞醫生表示,許多中國老年人一直習慣給予和幫助孩子,但事實上,很多表面上看起來關心,其實是干預了下一代的自由選擇。事實上,老年人不妨多關心一下自己,孩子大了,撫養的責任已經完成,接下來是享受天倫之樂,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有些老人因為退休后,生活里似乎只剩下孩子,太過在意孩子的一舉一動,甚至一個眼神也會影響老人的情緒。
王曉霆咨詢師說,不少老人們已經習慣了把孩子當做自己的快樂源泉。其實老人應該學會享受自己的生活,利用退休后的時間完成自己想做的事,分散對子女過分的關注。
-
老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人到老了以后我們大家都知道,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那么這個時候心理方面也會接受不了的,而且人到了老年以后,肯
-
老人為什么會依賴子女 子女要知道這些要素作為兒女的我們應該知道,等父母老的時候,一定要多多的陪伴老人,因為他們年紀大了其實更需要父母的陪伴,下面我們看看,老人為
-
老人如何保持好心情呢對年歲已高的老人,為之生活中經常伴有內疚、壓抑、焦慮等不合理情緒,長期這樣不合理的心理情緒得不到更好的緩解,使其會讓自己
-
子女必知老人愛的嘮叨的四個原因很多的年輕人都抱怨,一回到家里父母就會嘮叨個不停,這讓本來就每天承受壓力的年輕人會感覺到承受不了,但其實如果你了解了自己
-
警惕影響老年人心態的三個問題在生活中我們遇到不同的事情,心態會發生不一樣的波動,對于老年朋友們來說,良好的心態對于保護自己的身心健康是十分重要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