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逼近中年人家庭
“兒子國慶節回家住了3天,之后就要等到寒假才回來,元旦說是假太短不回來了。他不在身邊,生活重心沒有了。”自從今年9月,兒子到了上海讀大學后,朱女士和丈夫倍感孤單和失落。
隨著子女在外地求學就業越來越普遍,“空巢”逼近了像朱女士這樣四五十歲的中年人家庭。
兒子上大學
父母無所適從
“兒子從小到大都是我自己帶的,沒請保姆也沒讓父母太操心,可以說,兒子出生后,我的生活就是圍著兒子轉。現在,兒子不在身邊,我真的很不習慣,做什么都沒興趣。”家住市區城東的周女士今年46歲,在一家企業做會計,兒子今年以理科640分的成績考上了浙江大學。
填報志愿的時候,周女士就要求兒子不要去太遠的地方,回家方便點。
兒子最終被浙大錄取了,可周女士和丈夫還是感覺到了失落,“原來想著能經常回家來,可兒子就像放飛的小鳥,一點都不戀家。”周女士說,兒子從9月份報到讀書到現在,還沒回來過一次。“國慶節,他說要和同學一起去爬黃山。上個星期,我實在是熬不了了,就和他爸爸一起開車去看了他一次。”
“看到兒子過得不錯,和同學相處也很好,我就放心了,可回到家后,我還是不習慣,連做飯的興趣都沒有。”周女士的不習慣也影響到了丈夫。“以前丈夫雖然不怎么管兒子,但還是很關心的,現在兒子一下子‘飛’了。我情緒低落,老公情緒也低落,有時下班回家,他就躲到書房里,打開電腦玩游戲,吃飯也隨便吃點。我呢,只能守著電視機。”
女兒出國留學
母親得了抑郁癥
在記者接觸采訪的幾個家庭中,家住城東某高檔小區的鐘女士應該算是“空巢”反應最嚴重的一位。鐘女士的丈夫很早就下海經商,家里經濟條件不錯,鐘女士在女兒讀小學后就做起了全職媽媽,一心照顧女兒。去年,女兒高考失利,丈夫就安排女兒去了英國留學。就這樣,鐘女士“落單”了。
“女兒在時,我5點多起來為她做早飯,然后開車送她上學,下午再接她放學,晚上做作業,我在一旁陪著,她餓了給她做點夜宵。”鐘女士說,女兒在身邊,雖然忙但很充實,即使丈夫應酬到深夜回來,她也不介意。
可去年女兒去了英國,鐘女士一下子就“閑”了下來,輕松得很不自在。“空蕩蕩的家里,就我一個人,老公每天都有應酬,要深更半夜回來,我眼巴巴地守著個空家,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鐘女士說,以前從來不過問丈夫的事,也對丈夫的為人很信任,可現在打開電視,很多都是關于婚外情。“老公幾乎和我沒有什么話題,我眼巴巴地等他回來,想問問他外面的事,他留給我的卻是一個背影。”
女兒的離開,丈夫的冷落,嚴重影響了鐘女士的身體。“睡不著,徹夜的失眠,飯也吃不下,沒胃口。找人傾訴,朋友還很羨慕我的生活,以為我在無病呻吟。”神情憔悴的鐘女士萬般無奈之下找到了心理醫生,經診斷,鐘女士得了抑郁癥。
空巢時期難熬
調整心態很重要
隨著大學新生入學,部分父母因難以接受孩子不在身邊的事實,從而出現了心理不適。紹興文理學院教育學院林惠蓮教授認為,剛進入空巢的家庭格外脆弱,需要夫妻雙方共同呵護,不然極易出現婚姻危機。一種原因是,原本夫妻不和,孩子成為婚姻維系關系的主要慰藉,如今兒女不在身邊,父母間維系感情的紐帶消失,就會產生夫妻信任危機。另一種情況是,夫妻雙方中的一方找不到關注點后,因為這個年齡段的中年人工作穩定,生活規律,很容易將原來對子女的關注點轉移到另一方,過分的關注勢必會導致夫妻間出現矛盾。
那么,如何度過這個特殊的階段呢?林惠蓮認為,父母要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即當子女到了“離巢”年齡,就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孩子離開身邊后,中年人有了更多的空余時間,這也正是事業的最好發展期,不妨把重點轉入工作,或者是其他興趣愛好上,讓生活更為充實。
-
老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人到老了以后我們大家都知道,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那么這個時候心理方面也會接受不了的,而且人到了老年以后,肯
-
老人為什么會依賴子女 子女要知道這些要素作為兒女的我們應該知道,等父母老的時候,一定要多多的陪伴老人,因為他們年紀大了其實更需要父母的陪伴,下面我們看看,老人為
-
老人如何保持好心情呢對年歲已高的老人,為之生活中經常伴有內疚、壓抑、焦慮等不合理情緒,長期這樣不合理的心理情緒得不到更好的緩解,使其會讓自己
-
子女必知老人愛的嘮叨的四個原因很多的年輕人都抱怨,一回到家里父母就會嘮叨個不停,這讓本來就每天承受壓力的年輕人會感覺到承受不了,但其實如果你了解了自己
-
警惕影響老年人心態的三個問題在生活中我們遇到不同的事情,心態會發生不一樣的波動,對于老年朋友們來說,良好的心態對于保護自己的身心健康是十分重要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