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的“精神贍養”是老年人的心理支撐
“找點時間,找點空閑,領著孩子,常回家看看……”一曲《常回家看看》,曾經讓多少人感慨,說出多少父母的心聲。近日,新修訂的老年法草案中將“經常回家看望老人”寫入其中。近年來我國“空巢家庭”日益增多,寂寞和孤獨讓很多老年人的心理蒙上陰影,甚至產生了心理疾病。法律鼓勵“常回家看看”,是一種積極的督促,它告訴為人子女,現代老人更缺“感情贍養”和“心理贍養”,需要更多的來自兒女的精神體貼。又到過年的時候了,老人們盼望兒女的心情更為強烈,忙碌的你,可否了解父母的心理?
新修訂的老年法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規定:“家庭成員不得在精神上忽視、孤立老年人”,特別強調“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贍養人,要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人”。
其實,子女對父母盡孝,不僅體現在物質方面;關心老人身體健康與心理快樂,尊重老人的權利,同樣是孝順父母的重要內容。可是,許多年輕人往往把贍養老人理解為物質供給,忽視了對老人的“精神贍養”。不可否認,給老人贍養費,聘請保姆照顧老人也是一種孝心,但是金錢與保姆畢竟代替不了親情。
“空巢老人”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其根本原因是缺乏來自子女的親情關懷和慰藉。她說,現在很多兒女都認為,回家看望老人一定要買禮物,一定要做點事情才好。其實對于老人而言,他們更希望來自兒女的親情關懷,多享受和兒女、和孫子孫女相處的時光。她說,現在很多子女工作生活都很忙,有時不能回家老人們也能夠理解。子女不回家時不妨多給老人打幾個電話,天冷了叮囑老人多穿衣服,工作上有了小成功及時和老人匯報一下,其實老人和子女之間的溝通就是由一件又一件的生活小事組成的,這些看似嘮叨的話兒老人更愿意聽,也更想聽。
保證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就是兒女“常回家看看”,在外拼搏的子女們要抱著感恩的心,無論壓力再大、工作節奏再快,也要經常打電話問候父母、溝通感情,因為兒女就是老人的心理支撐。
-
老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人到老了以后我們大家都知道,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那么這個時候心理方面也會接受不了的,而且人到了老年以后,肯
-
老人為什么會依賴子女 子女要知道這些要素作為兒女的我們應該知道,等父母老的時候,一定要多多的陪伴老人,因為他們年紀大了其實更需要父母的陪伴,下面我們看看,老人為
-
老人如何保持好心情呢對年歲已高的老人,為之生活中經常伴有內疚、壓抑、焦慮等不合理情緒,長期這樣不合理的心理情緒得不到更好的緩解,使其會讓自己
-
子女必知老人愛的嘮叨的四個原因很多的年輕人都抱怨,一回到家里父母就會嘮叨個不停,這讓本來就每天承受壓力的年輕人會感覺到承受不了,但其實如果你了解了自己
-
警惕影響老年人心態的三個問題在生活中我們遇到不同的事情,心態會發生不一樣的波動,對于老年朋友們來說,良好的心態對于保護自己的身心健康是十分重要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