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堪憂的老人心理問題
日前,就老年人與抑郁癥等相關問題,《老人報》聯合廣州某醫院對入住在廣州多家大型養老機構近萬名老年人進行心理抽樣調查,調查方式采用了筆答和隨機問話的方式進行,調查對象為60-80歲思維清晰的老人。
調查發現:家庭條件優越,家庭生活幸福、生活能自理、閱歷豐富、文化層次高,愛好廣泛、思維活躍的老人患心理問題和抑郁癥的概率更低。
逾八成老人心理堪憂
在接受調查的近萬名老年人中,63%的老人要為自己和家人的未來操心,沒有退休金和養老保險的老人更加擔心自己的養老問題、身體狀況以及兒孫們的將來,這也更容易讓其積慮成疾。調查顯示,這些人中60%以上都存在心理問題,而10%以上已經出現嚴重的抑郁癥狀。相比之下,那些家庭條件優越、家庭生活幸福的老年人,他們沒有后顧之憂,沒有精神壓力,能吃則吃,能玩則玩,產生心理疾病或抑郁癥的比例很低。
行動是否自如、生活能否自理也是影響老人心理健康的一個關鍵因素。在調查中,80%以上行動不便的老人心理狀況堪憂,表現為整天愁眉苦臉,悶悶不樂。專家對此解釋,一方面,參與外界事物的欲望得不到滿足,讓他們備覺痛苦;另一方面,凡事要依賴他人使他們產生很大的內疚心理。如果任其發展,演變成心理疾病和抑郁癥的可能性極大。如何讓這部分老人擺脫糾纏自己的消極情緒和精神痛苦,應該成為臨床關懷的重點。
無憂老人近半抵觸進養老院
調查還發現,經歷坎坷、閱歷豐富的老人相對前半生生活順暢的老人心理承受力更強,處事時更多表現出堅強的一面。比如,在面對子女將老年人送進養老院這個問題時,一生經受過波折的老年人對此看得較淡,多認為是順其自然,“既來之,則安之”。而一生順暢的老年人有一半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抵觸情緒,這部分老人更傾向于認為,自己之所以被送進養老院,是因為“人老了”、“不中用了”、“被后輩拋棄了”。
文化層次高、常用腦、愛好廣泛、思維活躍的老人心態也通常更健康、更平和。調查發現,參加老年大學,有愛好文藝、書畫等興趣的老年人不但生活充實,還愛參與各項公共活動,他們甚至感到時間不夠用。與此相反,那些文化層次相對低,心胸不開闊,遇事愛斤斤計較,不參與公共活動的老人更容易出現消極情緒,進而發展為各種老年心理問題。
-
老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人到老了以后我們大家都知道,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那么這個時候心理方面也會接受不了的,而且人到了老年以后,肯
-
老人為什么會依賴子女 子女要知道這些要素作為兒女的我們應該知道,等父母老的時候,一定要多多的陪伴老人,因為他們年紀大了其實更需要父母的陪伴,下面我們看看,老人為
-
老人如何保持好心情呢對年歲已高的老人,為之生活中經常伴有內疚、壓抑、焦慮等不合理情緒,長期這樣不合理的心理情緒得不到更好的緩解,使其會讓自己
-
子女必知老人愛的嘮叨的四個原因很多的年輕人都抱怨,一回到家里父母就會嘮叨個不停,這讓本來就每天承受壓力的年輕人會感覺到承受不了,但其實如果你了解了自己
-
警惕影響老年人心態的三個問題在生活中我們遇到不同的事情,心態會發生不一樣的波動,對于老年朋友們來說,良好的心態對于保護自己的身心健康是十分重要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