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心理需求要掌握
不少子女認為,老人退休后在家吃穿不愁,悠閑自得,不再需要什么了。其實,退休之后,老人從以前的關心單位轉向關心家庭關心自我了,以前他們不介意的事情現在會變得敏感起來,他們強烈地期待子女的尊重和心理安慰。這些期望若得到滿足,可使老人感到精神愉快,家庭便會出現良好的心理氣氛;如果這些期望得不到滿足,老人便會失望,家庭便會出現異常的心理氣氛。因此,為人子女者在對待長輩時應注意以下方面。
1.征詢決策意見。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希望能得到別人的尊重,這種心理老人更加需要,而且,尊重老人在家庭重大問題上的決策性意見也是完全必要和有益的。因為老人閱歷廣、經驗多、涉世深,可以起到很好的咨詢作用。晚輩就重大決策向他們征求意見,也會使他們感到自己受到尊重,心理得到很大的安慰。相反,如果不征詢他們的意見,老人便會覺得自己在家中是個無足輕重的人,從而與晚輩之間產生心理隔閡。
2.常與老人談心。老人整日在家,活動范圍小,體弱多病,加上對子女的牽掛和對往日好友的思念,內心常常不平靜,精神上的這些苦惱、煩悶、憂慮需要向外宣泄、向人訴說,晚輩若能常和老人談心聊家常,能使老人的心理得到滿足,同時也有利于家庭氣氛的和睦。
3.告知行動信息。父母十分關心子女的行動信息,對不在身邊的子女,老人的思念之情更是濃烈。長久沒得到子女的信息,對老人是一種心理折磨,看似極平常的一封信,對老人卻是“家書抵萬金”。所以,晚輩要體驗父母的心情,常提筆寫家書或常打電話回家,即使與老人同住,外出時也應告知行蹤,以免老人掛念。
4.關心老人生活。關心老人的生活起居,冬送溫暖夏送涼,逢年過節送些禮品,只要能時時想著老人,他們就會感到精神十分愉快。老人身體不舒服時,晚輩更應問寒問暖,表示關心,并盡可能地陪伴老人去醫院看病打針。老人精神上得到安慰以后,有助于病體早日康復。
-
老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人到老了以后我們大家都知道,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那么這個時候心理方面也會接受不了的,而且人到了老年以后,肯
-
老人為什么會依賴子女 子女要知道這些要素作為兒女的我們應該知道,等父母老的時候,一定要多多的陪伴老人,因為他們年紀大了其實更需要父母的陪伴,下面我們看看,老人為
-
老人如何保持好心情呢對年歲已高的老人,為之生活中經常伴有內疚、壓抑、焦慮等不合理情緒,長期這樣不合理的心理情緒得不到更好的緩解,使其會讓自己
-
子女必知老人愛的嘮叨的四個原因很多的年輕人都抱怨,一回到家里父母就會嘮叨個不停,這讓本來就每天承受壓力的年輕人會感覺到承受不了,但其實如果你了解了自己
-
警惕影響老年人心態的三個問題在生活中我們遇到不同的事情,心態會發生不一樣的波動,對于老年朋友們來說,良好的心態對于保護自己的身心健康是十分重要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