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該怎么度過晚年
俗話說,“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壽”。因此,健康長壽是老年人的共同心聲。如今,老年人的子女大都成家立業,這就解脫了生活上的拖累之苦,完全有條件輕松愉快地安度晚年。
研究表明,人的自然壽命應該是百歲以上。然而,大多數人不是因為器官老化、生命枯竭而死,而是死于疾病。只有少數人是無疾而終,圓滿實現了人生最后一程的平安。退一步說,在人生最后一程難免會碰到一些意外,如果能以平和心態對待之,完全可以從容度過難關,幸福安度晚年。故判斷一個人幸福與否,不是看他退休前職務高低,也不是看他退休后住房的大小與財富的多寡。
那么該怎么讓老年朋友們度過一段幸福的晚年呢?退休之后,門庭冷落、車馬稀少,恭維的人不見了,失落感漸增。且相對而言,月收入有所降低,昔日的那些年輕人,工資逐步高于自己,于是心理不平衡,思想不通,事事不如意,處處看不慣,好發牢騷,愛生悶氣。長此以往,必然影響健康。如果能以平和心態看問題,從總體上講,大多數退休老人的生活條件還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眼前亟需關注的并不是待遇問題,首先應是自身的健康,有了健康身體就有了一切,沒有身體健康將會失去一切。老年人要以豁達的心態面對生活,知足常樂,達觀快樂,重新確立生活信念,這對自身的健康是大有裨益的。
當前老年人大都比較重視鍛煉身體,這固然可取。但還應進一步重視心理健康,注意陶冶情操,豐富精神生活,以確保身心健康。讀書和旅游既是老年人參與社會的重要,又是陶冶情操、豐富精神生活、自我鍛煉和養生的最佳形式。
常言道,腹有詩書氣自華。書博采百家之靈氣,薈萃歷代文化之精華;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讀書是智慧行為,可引領人們走向知識的海洋,在自我精神世界里,能夠始終保持恬靜、愉悅的心態,由于開闊了眼界,生活也因之而充實。而且,常讀書能使人時時清醒,步步睿智,從平淡走上賦有詩意的人生。
老年人有大量休閑時間,正好用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以便更好地領略祖國的文化遺產和壯麗的山河,從中領悟人生要義,陶冶情操,讓晚年生活過得豐富多彩。幸福既不是一個空洞概念,或一個具體數據,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自我感覺。這種感覺來自于身體無疾病,思想無負擔,生活過得充實,精神怡悅。愿廣大老年朋友們都能持著平和心態,最終走完美好的人生道路。
-
老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人到老了以后我們大家都知道,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那么這個時候心理方面也會接受不了的,而且人到了老年以后,肯
-
老人為什么會依賴子女 子女要知道這些要素作為兒女的我們應該知道,等父母老的時候,一定要多多的陪伴老人,因為他們年紀大了其實更需要父母的陪伴,下面我們看看,老人為
-
老人如何保持好心情呢對年歲已高的老人,為之生活中經常伴有內疚、壓抑、焦慮等不合理情緒,長期這樣不合理的心理情緒得不到更好的緩解,使其會讓自己
-
子女必知老人愛的嘮叨的四個原因很多的年輕人都抱怨,一回到家里父母就會嘮叨個不停,這讓本來就每天承受壓力的年輕人會感覺到承受不了,但其實如果你了解了自己
-
警惕影響老年人心態的三個問題在生活中我們遇到不同的事情,心態會發生不一樣的波動,對于老年朋友們來說,良好的心態對于保護自己的身心健康是十分重要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