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的老人容易患上癡呆癥
吃好住好,老人怎么會患上癡呆癥呢?專家教授分析,有三種情況是主要誘因:一是年齡,二是女性,三是心理應激。女性的老年癡呆癥患病率比男性的高,這主要與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以及承受壓力的能力有關。此外,經常易感抑郁、焦慮的人會更容易患上老年癡呆癥。
張女士最近很是憂心,年已85的老婆婆近半年來老是“心不在焉”,與她說話老是走神,并時常詞不達意地說起五六十年前的“委屈事”,有時晚輩稍有怠慢,老人就怒不可遏,念念叨叨就是半天。張女士想,可能最近家里忙,一直沒顧上老人家,于是還特地幫老人買了幾張粵劇碟,平日放給老人娛樂,沒想到老人竟然對此全無興趣,還整日地茶飯不思……結果到醫院一檢查,醫生診斷為輕度的老年癡呆癥。
專家介紹,老人癡呆癥主要有三個階段
第一期(健忘期):開始以近事記憶與即刻記憶的障礙為主。能回憶起兒童時代的情景,年青時代的生活,但對近事不能回憶,常常遺失物品,放好的錢物,常找不到,每認為被人偷竊(妄想)等。有些病人在早期有性格改變及妄想的出現,如疑病或有被害、被竊、貧窮、夸大等妄想。
第二期(混亂期):記憶缺損加重,產生錯構、虛構,理解、判斷、計算等功能全面下降,工作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明顯減退。記不住自己的年齡、家庭住址、家人的姓名,甚至不認識家人;有的出現幻聽和幻覺,有的病人精神日益衰頹,情緒反應遲鈍,飲食睡眠也無規律。
第三期(癡呆期):屬于病情的最后階段,記憶力完全喪失,不知饑飽,言語雜亂,生活不能自理。如出門不知歸途,亂拾廢舊雜物視為珍寶,大、小便失禁,甚至臥床不起,喃喃自語,兩手無目的地亂摸,精神功能幾乎喪失。
專家建議,作為老人的家人,應根據其個人的個性、愛好等情況,提前鼓勵其開展相應的文娛活動,如打牌、打麻將、練書法、畫畫、做游戲、講故事等,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多“動動腦”,有助于智力的保持及預防癡呆的發生。對于老年人,建議應心胸開朗豁達,勿多慮抑郁。“飲食合理,不宜高攝入鹽、糖。戒煙、飲酒節制。起居作息要有規律。堅持有規律適宜的體育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對大腦具有積極的保健作用。”
要成為老人講往事的好聽眾。多傾聽老人講他的過去,以提高他的自尊心,同時也會給他們帶來無比的喜悅感。
孤獨和單純睡覺是老人的大敵。如果肌體及四肢不運動,就會引起廢用性萎縮;如不用腦,也會帶來廢用性智力下降。因此,避免讓老人孤獨和單純睡覺的方法,是看護中必須注意的基本要點。
出現情況的對策是:一接受,二理解,三藥物。有老人會出現攻擊性言行、精神興奮、夜間譫妄、幻覺、妄想等行為,此時應有基本的對應措施。
-
老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人到老了以后我們大家都知道,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那么這個時候心理方面也會接受不了的,而且人到了老年以后,肯
-
老人為什么會依賴子女 子女要知道這些要素作為兒女的我們應該知道,等父母老的時候,一定要多多的陪伴老人,因為他們年紀大了其實更需要父母的陪伴,下面我們看看,老人為
-
老人如何保持好心情呢對年歲已高的老人,為之生活中經常伴有內疚、壓抑、焦慮等不合理情緒,長期這樣不合理的心理情緒得不到更好的緩解,使其會讓自己
-
子女必知老人愛的嘮叨的四個原因很多的年輕人都抱怨,一回到家里父母就會嘮叨個不停,這讓本來就每天承受壓力的年輕人會感覺到承受不了,但其實如果你了解了自己
-
警惕影響老年人心態的三個問題在生活中我們遇到不同的事情,心態會發生不一樣的波動,對于老年朋友們來說,良好的心態對于保護自己的身心健康是十分重要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