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要知道千萬不要對兒孫過度溺愛
在我們中國有一句古話:“慣子如殺子”,由此可見溺愛對孩子的危害有多深。對于處于老年人的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無原則的對孩子好,代替孩子做所有事情,實際上是對孩子成長權利的剝奪。
(1)溺愛是心理健康的大敵
孩子需要家長經常性的正確教育和引導,但是溺愛卻成了家庭中教育、引導孩子的障礙,尤其是與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的孩子。由于受到過度溺愛,使還在犯錯時沒有得到適當的批評,不能明白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哪些能干,哪些不能干;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2)過度溺愛,孩子會缺乏愛心
家長對兒孫的愛是應該的,但這種愛如果過了頭,就會變味,就會產生負面影響,很容易培養出不懂事、缺乏愛心的孩子。過度溺愛的孩子,不能夠正確理解父母的愛,一味以自我為中心,就勢必變得自私冷漠、不知道感恩,更不知道關心他人。這樣的孩子連基本的愛心和孝心都沒有,滿腦子裝的全是自我,只知道接受愛,而不懂得付出愛。
一個人不僅應該得到愛,更應該把愛回饋給別人。人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接受周圍人對他的愛,社會對他的愛,同時叉要把這種愛傳播給更多的人的一個過程,這樣他才能有一種幸福的體驗。但是過度溺愛的孩子沒有獲得愛別人、愛社會、愛這個世界的幸福體驗,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3)過度溺愛使孩子價值觀產生混亂
如果一個孩子在溺愛的環境下長大,他就接受不到那種正確價值觀的熏陶,那他在走向社會之后,就會發生一系列的問題。因為他一直生活在溺愛的環境中,他想怎么樣就能怎么樣,然后他就會覺得他不需要這些正確的價值觀,他覺得自己滿足就可以了。這樣的孩子,他對很多問題,比如原則性的問題、價值觀的問題等全部是處在混亂狀態的。
現實生活中有一種長輩,對孩子的溺愛甚至可以毫無原則,孩子罵他們打他們反而覺得快樂。奶奶說:“寶寶,去打你爺爺一下。”爺爺說:“寶寶,你看你奶奶那個老糊涂,經常做錯事。”這樣的老人塑造不了孩子先進、健全的人格,會讓孩子變得任性無知,而且這種替代使孩子對父母的親情產生了誤解。
(4)溺愛使孩子能力低下
一個孩子,他從出生時就有一種自然遺傳下來的向外的張力,讓他趴在那個床上他就會往前爬,這是一個人的本能,也就是說人類在繁衍的時候,就形成了這種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遺傳基因,但是我們孩子的這種能力往.往被家長剝奪了。比方說孩子吃飯,本應該孩予自己吃,可家長就是要端著碗往他嘴里喂,擔心孩子自己會吃不飽。所以說在方方面面我們對孩子都進行了百般的呵護,其結果就導致了孩子諸多能力的下降。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學習能力,并且成績優秀;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自信,能頂天立地的做事。所有的家長都會這樣想,但是我們卻對孩子實施溺愛,這樣教育的結果,就導致了孩子能力低下。有這樣一個故事,法國有一對老夫妻,他們50多歲時才生了一個孩子,于是這對老夫妻對這個孩子百般的呵護和溺愛。到孩子25歲的時候,解大便還得父母幫助。這對老夫妻就是所有的東西都從來不讓孩子自己動手,導致了孩子所有的能力、所有的本能都消失了。作為一個社會上的自然人,他的所有的本能都沒有了,那他怎么還在這個社會上立足,這都是溺愛造成的。這雖然是一個極端的案例,但卻很能說明道理。
-
老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人到老了以后我們大家都知道,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那么這個時候心理方面也會接受不了的,而且人到了老年以后,肯
-
老人為什么會依賴子女 子女要知道這些要素作為兒女的我們應該知道,等父母老的時候,一定要多多的陪伴老人,因為他們年紀大了其實更需要父母的陪伴,下面我們看看,老人為
-
老人如何保持好心情呢對年歲已高的老人,為之生活中經常伴有內疚、壓抑、焦慮等不合理情緒,長期這樣不合理的心理情緒得不到更好的緩解,使其會讓自己
-
子女必知老人愛的嘮叨的四個原因很多的年輕人都抱怨,一回到家里父母就會嘮叨個不停,這讓本來就每天承受壓力的年輕人會感覺到承受不了,但其實如果你了解了自己
-
警惕影響老年人心態的三個問題在生活中我們遇到不同的事情,心態會發生不一樣的波動,對于老年朋友們來說,良好的心態對于保護自己的身心健康是十分重要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