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快樂來自自我滿足感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快樂,更快樂,但是讓人快樂的事情會隨著我們個體年齡增長而變化;對于年輕人快樂主要與“興奮”相關,而對于老年人來說快樂更多源于“滿足”。
結果一致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凱西·莫吉內教授及其團隊找來五組不同年齡段的人:10多歲的青少年,20、30、40及50多歲的成年人。這項研究由5項調查組成,結果由《社會心理學和人的性格科學》期刊發表。
首先,研究人員用一個復雜的電腦程序,分析五組調查對象數百萬篇博客中與“快樂”等感受相關的詞匯。另外,研究人員記錄調查對象對“快樂”的界定;讓他們聽一段舒緩或激情的歌曲,隨后說出自己的感受。
在第四項調查中,研究人員為調查對象朗讀一段文章,然后讓他們寫下一段文字。最后,研究人員詢問五組調查對象打算用100美元買什么禮物,記下他們是更專注于刺激物還是較為平靜的事物。
5項調查顯示參與者“快樂感受”相當一致的變化。對年輕人而言,60%的快樂源自興奮,隨著年齡增大,80%的快樂源自滿足。
角度不同
“當一個20歲的人和一個60歲的人都說自己‘快樂’,這兩種‘快樂’可能完全不同”,“我們談論的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快樂,”莫吉內說。
英國《每日郵報》25日援引莫吉內的話報道,這種不同來自人們對未來和眼前在乎程度的不同。
她說,年輕人著眼未來,因而快樂更多依據“興奮”;老人著重眼前,所以“滿足感”更容易給他們快樂。
“研究沒有驗證年齡與快樂程度的關聯,而確定了年齡與快樂意義的關聯。”
正確看待
莫吉內教授說,考慮不同年齡的人如何定義“快樂”,對改善他們的生活至關重要。
“應該牢記年齡是如何影響人們對‘快樂’的判斷,而不要把這種改變與‘真的變得不快樂’相混淆,”她說。
莫吉內補充說:“人們應該想那些會讓自己快樂的事,期待他們的幸福體驗發生改變。人們不應該對這種變化感到驚訝,或者把這種改變歸因于生活本身變得讓人不快樂。”
研究人員布雷特·佩勒姆說,依據現有研究框架,今后可能研究性別和文化對人們快樂感受的影響。
-
老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人到老了以后我們大家都知道,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那么這個時候心理方面也會接受不了的,而且人到了老年以后,肯
-
老人為什么會依賴子女 子女要知道這些要素作為兒女的我們應該知道,等父母老的時候,一定要多多的陪伴老人,因為他們年紀大了其實更需要父母的陪伴,下面我們看看,老人為
-
老人如何保持好心情呢對年歲已高的老人,為之生活中經常伴有內疚、壓抑、焦慮等不合理情緒,長期這樣不合理的心理情緒得不到更好的緩解,使其會讓自己
-
子女必知老人愛的嘮叨的四個原因很多的年輕人都抱怨,一回到家里父母就會嘮叨個不停,這讓本來就每天承受壓力的年輕人會感覺到承受不了,但其實如果你了解了自己
-
警惕影響老年人心態的三個問題在生活中我們遇到不同的事情,心態會發生不一樣的波動,對于老年朋友們來說,良好的心態對于保護自己的身心健康是十分重要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