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健康長壽 老人必須邁過4道坎
許多老人在工作的時候很有激情,每天按時上下班,生活很有規律,可是自從退休之后就變了,雖然看著樂呵呵的,可是心里卻很不好受。一是突然覺得自己老人,二是覺得生活沒有了依托時間過得太慢……總之,老人情緒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如果老人能夠成功邁過以下的4道坎,老人的心理承受力會更好。
第一道坎:退休期避免失落怨恨
步入退休生活以后,由于社會角色的改變,60 歲的老人生活節奏由原來的緊張、有序轉為清閑。而人際關系發生的變化,老人若沒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很容易感到空虛,心理上會出現較大的失落感從而干擾情緒,影響心理平衡。
其實,退休后要調整心態,學會兩件事:學和玩。因為學和玩都是老年人與社會保持聯系的最重要的方式。另外,退休之人最怕的是這輩子什么愛好也沒有。那些“工作狂”退休之后,一定要發掘、培養一項興趣愛好,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新的人際關系,而不會僅僅把自己圈在家庭生活當中。
第二道坎:空巢老人有自己的生活
子女“離巢”是家庭發展的必然趨勢,空巢也是正常的。所以,當代老年人要拋棄那種傳統的養兒防老、依賴子女的想法。對于子女來說,客觀上要去闖世界,有自己的生活和事業;在主觀上,也不會愿意跟父母住在一起。
建議空巢老人在子女求學、成家立業之后,不妨轉移心思,動起手來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這樣既充實了生活,又填補了孤寂,煩憂也就失去了容身之處。
第三道坎:患了重病要坦然面對
惡性腫瘤現已成為60~70 歲年齡段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65 歲以上老年人癌癥發病率約占全部惡性腫瘤病例的55.36%。因此,癌癥被認為是老年人的主要死因之一。
老年人對癌癥的驚恐、擔憂、害怕一系列負面情緒,是其治療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事實上,也有很多癌癥患者是帶瘤生存的,他們甚至被稱為“臨床治愈”,而這些治愈的患者常常就是坦然接受患病的事實,并且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治療。我們應該認識到,一旦患了癌癥,著急、悲傷、憂郁都于事無補。相反,只會加重病情。
專家建議,采取積極、主動、泰然處之的態度,盡量使自己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堅定戰勝癌魔的信念,努力配合醫生治療,對于穩定和改善病情、延長生存期是十分有益的。
第四道坎:配偶走了勿悲傷過度
“中年夫妻,老來伴”。老伴去世后,喪偶的老人感到形單影只,對未來喪失信心而陷于孤獨、空虛、抑郁的情緒之中。有人統計過,老年人在失去配偶后的一兩年內死亡的人數高于老年夫婦都存在而死亡人數的7倍。
喪偶給老年人帶來的打擊常常是致命的,而一旦老年人不能從喪偶的悲痛中走出來,就會時常引起連鎖反應,導致更大的悲劇。從心理學上講,這種悲痛的情緒一個月左右應該有所緩解,不然應該去看醫生,以免罹患抑郁癥。
專家建議,喪偶老人應該與子女同住,讓子女充當伴侶的角色,以陪伴老人度過憂傷時期。
小編結語:如果老年人都能順順利利的邁過這四道坎,相信老人在以后的生活中心態會更好,會更健康,也會更長壽。作為子女,也應該關心老人的心理健康。
-
老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人到老了以后我們大家都知道,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那么這個時候心理方面也會接受不了的,而且人到了老年以后,肯
-
老人為什么會依賴子女 子女要知道這些要素作為兒女的我們應該知道,等父母老的時候,一定要多多的陪伴老人,因為他們年紀大了其實更需要父母的陪伴,下面我們看看,老人為
-
老人如何保持好心情呢對年歲已高的老人,為之生活中經常伴有內疚、壓抑、焦慮等不合理情緒,長期這樣不合理的心理情緒得不到更好的緩解,使其會讓自己
-
子女必知老人愛的嘮叨的四個原因很多的年輕人都抱怨,一回到家里父母就會嘮叨個不停,這讓本來就每天承受壓力的年輕人會感覺到承受不了,但其實如果你了解了自己
-
警惕影響老年人心態的三個問題在生活中我們遇到不同的事情,心態會發生不一樣的波動,對于老年朋友們來說,良好的心態對于保護自己的身心健康是十分重要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