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父母相處:父母越老越需要“哄”
相信對于現代社會的年輕人來說,與年老的父母相處會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年齡的代溝,觀念的差異,人生觀價值觀等等都和父親有很大的不同,再加上老人家年紀大了,往往更加固執。這個時候,我們該如何與年老的父母相處呢?讓我們來看看以下故事。
故事:老萊子是春秋時期楚國的隱士,為躲避亂世,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力找來美食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彩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心理解讀:老萊子不忘自己作為子女的社會角色,千方百計讓父母感受愉悅,希望保持孩童與父母相處的那種幸福感,使父母的心常駐年輕之時,令人敬佩。每個人都要扮演很多社會角色,這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與地位和身份相一致的、社會所期望的一整套行為方式。在不同場合面對不同的人,要找對角色,才能彼此和睦。兒女在父母面前永遠是孩子,如果把在外面扮演的角色帶回家,就可能傷了老人的心。比如發現父母不舍得扔掉隔夜飯,當領導的把老人當下屬訓斥,當老師的喋喋不休地嘮叨,老人難免傷心、憤怒。
我哥哥是中學老師,平時非常注意形象,正襟危坐、不茍言笑。但有一天,我看到他竟然在陪母親“挑花籃”。挑花籃是我們當地老人的一種鍛煉方式:肩上挑著花籃,一扭一扭地走“8字”型。對于年輕人而言,挑花籃是非常無聊的活動,而且也與哥哥平時一本正經的形象不符。但他為了陪母親,故意笨拙地走“8字”,逗得媽媽一陣陣大笑,讓我很感動。孔子說,“父母老,常言不稱老,以其傷老也”。
原來,和每一個年齡段的父母相處都是需要不一樣的方法的,這就是對我們生活觀念上的彈性的一個大考驗了。要想在人生的道路上活得幸?鞓罚覀儽仨氁幸活w有彈性的心,一個有彈性的大腦。唯有具備有彈性的生活態度,我們才能與日漸年老的觀念僵化的父母好好相處。
-
老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人到老了以后我們大家都知道,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那么這個時候心理方面也會接受不了的,而且人到了老年以后,肯
-
老人為什么會依賴子女 子女要知道這些要素作為兒女的我們應該知道,等父母老的時候,一定要多多的陪伴老人,因為他們年紀大了其實更需要父母的陪伴,下面我們看看,老人為
-
老人如何保持好心情呢對年歲已高的老人,為之生活中經常伴有內疚、壓抑、焦慮等不合理情緒,長期這樣不合理的心理情緒得不到更好的緩解,使其會讓自己
-
子女必知老人愛的嘮叨的四個原因很多的年輕人都抱怨,一回到家里父母就會嘮叨個不停,這讓本來就每天承受壓力的年輕人會感覺到承受不了,但其實如果你了解了自己
-
警惕影響老年人心態的三個問題在生活中我們遇到不同的事情,心態會發生不一樣的波動,對于老年朋友們來說,良好的心態對于保護自己的身心健康是十分重要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