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老人需具備的八種心理特征
現在想達到健康長壽的朋友越來越多了,而達到長壽的老人也是逐年的增加,如果大家想達到長壽的目的,除了護理好自己的生理健康外,我們也希望大家注重下面八種對自己心理健康有益的特征。
長壽老人所具備的八大性格特征
1.自律:很難對長壽進行調查,因為整個研究過程可能超過了研究人員的壽命。1921年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特曼開始對1,500名在1910年左右出生的兒童進行了跟蹤調查,隨后心理學家弗里德曼和萊斯利.馬丁繼續在這些兒童的晚年對他們進行了調查。
這兩名心理學家認為,自律包括了有序、審慎、持續性和負責。自律的人在生活中也有很大的滿足感,因為他們能設定目標并完成任務。但他們也反對過于過于注重細節。同時經常和有自律的人在一起也會改變自己的行為。
2.外向:有意與他人交往也會使壽命延長。友愛可以促進正面的情緒,而孤立則導致情緒不良,最終發展為壓力、炎癥和心血管疾病。建議通過興趣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例如參加讀書俱樂部﹔或從事其它一些有意義又能促進社會交往的活動。專家認為與他人互動頻繁的人更長壽。給予和接受社會支持的重要性。
3.樂觀:盡管很多百歲老人生活艱難,但他們非常樂觀。而調查顯示有些人在年輕時很敏感,但在70歲以后性格卻有所改變。巴爾齊萊計劃對一些百歲老人的后代進行跟蹤調查,研究他們在晚年時的性格有何變化。很多研究強調了積極的人生觀所產生的正面影響,但卻意外地發現了相反的事實:多數開朗、樂觀的兒童壽命短于不那么樂觀的兒童。她說,但過度樂觀的人通常會比戒備的人做出更危險的舉動,包括酗酒、抽煙、吸毒、接種疫苗及不系安全帶。
4.和睦的婚姻:穩定和睦的婚姻令所有人受益,但性別差異顯著。女性更傾向于有心腹密友,從她們那里獲得建議和支持。在婚姻中,妻子通常扮演男人的角色,而離婚和喪偶對男性的傷害更大。男性再婚也能增加壽命。
女性從離婚或喪偶中恢復的速度快于男性。她們擺脫了令人厭煩的婚姻后會更健康。長期單身的人,特別是女性的壽命幾乎和快樂婚姻中的人一樣長。但離婚會導致孩子出現不健康行為,從而影響了他們的長壽。
5.勤奮:盡管慢性生理紊亂對健康不利,但辛勤工作和苛刻的職業生涯所帶來的壓力卻有利于長壽。長壽工程中的一些參與者均有健康長壽的生命及具有壓力的工作。其中1人在冷戰期間指揮過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壓力極大。但他健康地活到了88歲。弗里德曼說勤奮的人在工作中找到了意義,從而更長壽。
6.成功的職業:不僅辛勤工作,而且獲得成功的人最有可能健康長壽。長壽工程發現多數成功的男性參與者比不成功人士的壽命平均長5年。快樂不會帶來長壽,但生活中的成功和滿足感會使人壽命延長。
7.適度神經質:日本的一項百歲老人調查跟蹤了70位認知健康的東京居民,年齡在100至106歲之間。多數參與神經質研究的人有更多的心理健康問題和抑郁,對壽命產生不良影響。
專家認為適度神經質有利健康。適度擔心的人活得更久。在基因工程的參與者中,略為擔心的男性在配偶去世后幾年中的死亡率減低了一半。因為這些人會擔心健康而進行身體檢查,小心地開車,吃健康食品,這都與長壽相關。
8.樂于接受新事物:日本的百歲老人研究也證實了對新事物持開放態度是男女百歲老人都具有的性格特征。研究人員推測,這種開放態度幫助他們適應不斷增長的年齡以及家人朋友先去世等挑戰性問題。
事實上,基因在長壽中占有很大一部分因素,不過,后天的努力和好習慣的培養也一定對我們達到長壽有所幫助,所以,希望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的長壽心理特征,能給老年朋友們有所幫助。
-
老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人到老了以后我們大家都知道,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那么這個時候心理方面也會接受不了的,而且人到了老年以后,肯
-
老人為什么會依賴子女 子女要知道這些要素作為兒女的我們應該知道,等父母老的時候,一定要多多的陪伴老人,因為他們年紀大了其實更需要父母的陪伴,下面我們看看,老人為
-
老人如何保持好心情呢對年歲已高的老人,為之生活中經常伴有內疚、壓抑、焦慮等不合理情緒,長期這樣不合理的心理情緒得不到更好的緩解,使其會讓自己
-
子女必知老人愛的嘮叨的四個原因很多的年輕人都抱怨,一回到家里父母就會嘮叨個不停,這讓本來就每天承受壓力的年輕人會感覺到承受不了,但其實如果你了解了自己
-
警惕影響老年人心態的三個問題在生活中我們遇到不同的事情,心態會發生不一樣的波動,對于老年朋友們來說,良好的心態對于保護自己的身心健康是十分重要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