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心不空 空巢也不怕
現在大家都很關注空巢老人的生活和健康,的確,這種生活狀態是對老人身心健康都不利的,不過,其實我們的健康還要看我們自己怎么看待,專家指出,如果老人心里充實即使是空巢也傷害不到你。
人到晚年,為事業、家庭和兒女操勞了一輩子,本該好好享享清福。但很多老人卻開心不起來,身體狀況不斷走下坡路,心里承受著孤獨和寂寞。曾經生活和工作中的頂梁柱卻慢慢成為無事可做的“糟老頭”和“老太婆”,曾經充實的生活一下變得空空蕩蕩。
不到飯點兒亂溜達、沒事守在電話旁、沉默寡言一個人……前來咨詢的張大爺今年65歲了,一個人獨居。他說自己的心總感覺空空的,每天活不出滋味。年紀大了覺也少了,經常天沒亮就醒。可起了床也無事可做,不是屋里黑著燈開著電視坐一天,就是出去漫無目的地遛彎兒,有時不知能去哪兒,就搭上公交車,從始發站坐到終點站,再坐回來……國家民政部統計顯示,我國40%的老齡人口是“空巢老人”。“空”便成了他們生活的主題,家里一個人空蕩蕩,感覺不再被需要了心里空落落。特別是退休后,原本緊張、有序、按部就班的生活節奏一下變了,沒了事情忙活,社交圈縮小了,跟兒女溝通也不暢,主心骨好像突然丟了。寂寞、懷舊、失落、挫敗和衰老感纏繞著越來越多的“空心”老人。
針對他們的情況和心理需求,這“一二三四五”五件法寶,能幫老人們多些快樂,少點愁容,不再“空心”生活,而是踏踏實實地幸福。
一個“中心”是健康
健康的身體是安享晚年的保障。大家熟悉的“一零定律”,就是把身體健康看做“1”,其他則是后面的“0”,身體垮了,其他都沒了意義。因此建議老年人睡眠起居要有規律;每天堅持曬太陽15~20分鐘,但要避免暴曬或中暑;每天喝水6~8杯(每杯200毫升),少量多次為宜;餐餐有蔬菜,天天有水果,種類多樣化,并且控制油、鹽攝入。
從健康管理上來看,老年人尤其是慢性病患者,應隨身攜帶醫保卡、自制急救卡(寫明姓名、住址、聯系人電話、血型、主要疾病和用藥)和急救盒(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學會自我監測脈搏、體溫、血壓等;每半年體檢一次為宜。另外,情緒健康不可忽視。
兩“點”做到一身輕
糊涂一點。很多老人愛把 “我走的路比你過的橋還多” 掛在嘴邊,老人們是有生活智慧,希望孩子多聽。但年輕人也有自己的主見,想法跟老一輩有很大分歧。意見一旦被擋回,老人心理會有很大的落差。一方面建議老人調整好心態,對兒女的生活“難得糊涂”。另一方面,子女要多忍讓多尊重,遇事主動征求父母意見,耐心傾聽。
瀟灑一點。許多老人一輩子忙工作、忙兒女,年輕時的興趣愛好都放棄了,是時候關心一下自己了。美國耶魯大學研究發現,豐富多彩的退休生活可以幫老人增壽7.5年。養花、遛狗、下棋、釣魚都能讓生活更有滋味。也可帶上老伴,出去看看,暢游山水,不僅能開闊眼界,心態也會更年輕。
三個“忘記”更快樂
忘記年齡。從心理學上來說,怕老和怕死緊密相連,對死亡的恐懼是人的本能。但我們缺少死亡教育,多數人無法正確面對死亡。兒女們應該多關心、多觀察老人的情緒;社會也應建立一種支持體系,讓老人了解死亡是生命的必然規律。忘記自己的年齡,活在當下才是最重要的。
忘記怨恨。不要總回憶過去的仇怨和坎坷。這一輩的老人可以說經歷過很多苦難,但事情過去了就不要再計較和糾結,因為它們和如今幸福的生活比起來都微不足道。
忘記欲望。適度的欲望可以督促人努力奮斗,但這多針對于年輕人。步入老年,工作上已退到二線,生活上節奏減慢,收入也會減少,因此,需要在追逐欲望和知足常樂間,找到一種平衡。把目光多放在已得到的事物上,少去和他人攀比。
四“老”陪伴不空虛
有個老伴。俗話說“少年夫妻老來伴”,美國研究發現,伴侶和婚姻生活對老年人健康意義非凡。如果夫妻間經常散步、談心、閑庭憩坐,往往會勾起美好回憶,使雙方心理年齡年輕化。
有個老友。人是社會性角色,需要有朋友、圈子做支持。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的林恩·伊萊斯研究發現,與5個以上親密朋友一直保持接觸的老人,死亡率降低22%,平均延壽7年。
有個老窩。家給人一種熟悉和安全的感覺,人老了更需要這種歸屬感。不少兒女在外工作把父母接了過去,但陌生的環境會讓老人感到孤獨。這種情況下,兒女更應該多和父母交流,抽空帶他們轉轉,熟悉下周邊環境,提升安全感,為他們交朋友牽線。
有點老底。養兒防老的觀念讓很多老人并沒有為晚年的生活做好充足的準備。如今“421”型家庭的增多,傳統的養老觀念也需要升級,老人應該為養老提前儲蓄,要有理財意識。
記住五“要”顯年輕
要學。每天堅持一定時間的聽、說、讀、寫等多樣化認知能力的鍛煉,并且接觸新的知識,比如學習一門外語、攝影、音樂等,都能夠預防阿爾茨海默癥等認知障礙性疾病。
要動。對老年人來說,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并堅持下去最重要,推薦步行、慢跑、游泳、太極拳、經絡拍打操等“慢運動”。每周運動3~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鐘,每周不少于150分鐘。
要笑。研究發現,每天大笑1次具有抗擊心理衰老的功效。哪怕回想大笑場面,也能使壓力激素皮質醇和腎上腺素分別降低39%和70%。老人可以多看看相聲、小品,和天真爛漫的小朋友接觸,讓自己開懷大笑。
要俏。林語堂說過“優雅地老去,也不失為一種美感”,人老了仍要注重外表,不時買幾件新衣服精心打扮自己,這體現的是一種生活態度。
要聊。“空心”老人最害怕的便是寂寞,自己應該多和同齡人交流,避免“孤獨”,還可以通過參加社區的活動和興趣小組,找到有共同話題的聊伴。
不管我們遇到什么樣的事情,只要我們擁有良好的心態,就能讓我們理智的去面對,對于步入老年的朋友們來說,在生活中不斷的學習和與人交流就能讓自己的晚年更加幸福和美好。
-
老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人到老了以后我們大家都知道,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那么這個時候心理方面也會接受不了的,而且人到了老年以后,肯
-
老人為什么會依賴子女 子女要知道這些要素作為兒女的我們應該知道,等父母老的時候,一定要多多的陪伴老人,因為他們年紀大了其實更需要父母的陪伴,下面我們看看,老人為
-
老人如何保持好心情呢對年歲已高的老人,為之生活中經常伴有內疚、壓抑、焦慮等不合理情緒,長期這樣不合理的心理情緒得不到更好的緩解,使其會讓自己
-
子女必知老人愛的嘮叨的四個原因很多的年輕人都抱怨,一回到家里父母就會嘮叨個不停,這讓本來就每天承受壓力的年輕人會感覺到承受不了,但其實如果你了解了自己
-
警惕影響老年人心態的三個問題在生活中我們遇到不同的事情,心態會發生不一樣的波動,對于老年朋友們來說,良好的心態對于保護自己的身心健康是十分重要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