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保持心理健康的四大法寶
很多老年人在退休以后在情緒上都會產生一些波動,有的老年人甚至很長時間沒有辦法走出退休以后的失落感,但老年朋友們是否想過自己的心理狀況不好直接影響到自己的生理健康呢?想保持自己老年階段的心理健康,下面的四大法寶一定能夠幫助到你。
生活本身充滿了矛盾,生氣惱怒對老年人身心健康極其不利,老年人應要學會自控能力保持心理平衡。
1、目標
老年人要不服老,老有所為,就要有遠大的生活目標。但不能將目標超出自己能力范圍。應樹立長壽的信心,一步一步地實現目標。
2、奉獻
在生活中要樂于助人,助人為樂可證明自我存在的價值,不要處處與人競爭,與人相處應以“和為貴”。
3、期望
對子女及他人不要期望過高,否則失望也會越多。時刻牢記“知足者常樂,能忍者自安”的名言。
4、溝通
遇煩惱的事應找家人及親朋好友傾述。溝通是理解的橋梁,容易贏得心靈的貼近。
5、自控
平衡心理的關鍵在于自控能力。遇事應冷靜,三思而后行。不生氣、不上火是保持心理平衡及健康長壽的法寶。
6、放松
培養有益身心健康的興趣愛好。如參加一些文體活動,可使心情自然舒暢。“放松”的心態對老年人長壽也十分有益。
老年人心理保健的幾個重要因素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由許多因素所決定的。大致說來有四個方面。一是生理因素。人到老年大腦和其他生理機能開始退化。如果此時能有效延緩大腦衰老,這對于人的心理健康無疑是一個良好的基礎。如果大腦衰老過快或者個人不能很好地調適自己,有可能導致心理上失常。二是環境因素。人的心理健康與否,與環境有直接的關系。如果生活在一個良好和諧的環境里,人的心理健康就有一個外部的良好環境。如果生活在一個經常受到惡性刺激的環境里,有可能產生不良心理,甚至心理變態。三是生活因素。有意義的活動,良好的生活習慣有益于人的心理健康,若參與一些不良活動,如賭博、酗酒等就會損害人的心理康。四是文化因素。一個人有較高的文化素養,他會對人生有一個正確態度,能正確處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一切挫折和不幸,而不會因意外情況的產生而導致心理失常。要做到長壽,老年人要對自己負責,多做心理保健。
1、“動”,就是多運動
“生命在于運動。”實踐證明,運動不僅延緩衰老,生物學家的研究已經證明人的肌體“用進廢退”,古人也早就提出“不動則衰”。日本一位研究老人問題的專家指出“君欲延年壽,動中度晚年。”因此,老年人要注意加強身體的適度鍛煉,循序漸進,持之以恒。俗話說,“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就是這個道理。
2、“仁”,就是心地善良,待人寬厚
“仁者壽”為無數長壽老人的實踐所證實。在生活中可以看到,長壽老人幾乎個個慈祥善良。美國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同情與幫助他人,也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
人常說:“心底無私天地寬”、“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就是說,對人寬厚、幫助別人,不僅有益于別人,也有利于自身。
3、“智”,就是勤于學習,科學用腦
尤其要善于用科學的知識指導養生保健。老年人步入第二人生,最主要的心理準備就是重新學習,豐富精神生活,延緩大腦衰老。“樹老怕空,人老怕松。”要“活到老,學到老”。進入老年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如老年自我保健,老年社會學、老年心理學、家政學等。同時還要了解國內外大事,了解社會變更,學習新知識,更新觀念,緊跟時代的步伐。另外,還應該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學兩手具有新時代特征的技術,如打電腦、上網等。“網上的世界真精彩”,因特網上有很多值得老年人驚喜的東西。
4、“樂”,就是保持樂觀情緒,保持好奇心
時刻保持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只要每個人都能樂觀豁達,與時俱進,保持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那么其生活質量和人生價值將具有更大的社會意義。馬克思曾經說過一句名言:“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藥更能解決生理的疲憊和痛苦。”快樂與豁達是一種寶貴的資源,不僅要會享用,更要善于發掘。
我們每個人不同的人生階段都需要面臨不同的事情和問題,對于老年朋友們來說步入老年階段退休以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學會保護好自己的身心健康。
-
老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人到老了以后我們大家都知道,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那么這個時候心理方面也會接受不了的,而且人到了老年以后,肯
-
老人為什么會依賴子女 子女要知道這些要素作為兒女的我們應該知道,等父母老的時候,一定要多多的陪伴老人,因為他們年紀大了其實更需要父母的陪伴,下面我們看看,老人為
-
老人如何保持好心情呢對年歲已高的老人,為之生活中經常伴有內疚、壓抑、焦慮等不合理情緒,長期這樣不合理的心理情緒得不到更好的緩解,使其會讓自己
-
子女必知老人愛的嘮叨的四個原因很多的年輕人都抱怨,一回到家里父母就會嘮叨個不停,這讓本來就每天承受壓力的年輕人會感覺到承受不了,但其實如果你了解了自己
-
警惕影響老年人心態的三個問題在生活中我們遇到不同的事情,心態會發生不一樣的波動,對于老年朋友們來說,良好的心態對于保護自己的身心健康是十分重要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