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標準有哪些
隨著社會大眾對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的愈加重視,根據相關科學研究表明,并結合我國老年人的實際情況,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標準主要表現為以下5個方面。具有都有哪些衡量標準呢?一起過來看看吧。
1、有正常的感覺和知覺,有正常的思維,有良好的記憶
就是說在判斷事物時,基本準確,不發生錯覺;在回憶往事時,記憶清晰,不發生大的遺忘;在分析問題時,條理清楚,不出現邏輯混亂;在回答問題時,能對答自如,不答非所問;在平時生活中,有比較豐富的想象力,并善于用想象力為自己設計一個愉快的奮斗目標。
2、有健全的人格,情緒穩定,意志堅強
積極的情緒多于消極的情緒,能夠正確評價自己和外界的事物,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辦事較少盲目性和沖動性。意志力表現的非常堅強,能經得起外界事物的強烈刺激。在悲痛時能找到發泄的方法,而不至于被悲痛所壓倒。在歡樂時能有節制地歡欣鼓舞,而不是得意忘形和過分激動。遇到困難時,能沉著地運用自己的意志和經驗去加以克服,而不是一味地唉聲嘆氣或怨天尤人。
3、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樂于幫助他人,也樂于接受他人的幫助
在家中與老伴、子女、兒媳、女婿、孫子、孫女、外甥等都能保持情感上的融洽,能得到家人發自內心的理解和尊重。在外面,與過去的朋友和現在結識的朋友都能保持良好的關系。對人不求全責備,不過分要求于人,對別人不是敵視態度,而從來都是以與人為善的態度出現。無論在正式群體內,還是在非正式群體內,都有集體榮譽感和社會責任感。
4、能正確地認知社會,與大多數人的心理活動相一致
如對社會的看法,對改革的態度,對國內外形勢的分析,對社會道德倫理的認識等等,都能與社會上大多數人的態度基本上保持一致。如果不是這樣,那就是不接納社會,與時代前進的步伐不能同向同步。
5、能保持正常的行為,能堅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學習、娛樂等活動
其一切行為符合自己在各種場合的身份和角色。以上這五個方面只是界定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基本標準。因為許多國內外專家學者從自己研究的角度提出了許多具體標準。但無論多少標準,都不約而同地認為最重要的一條是“基本正常”,即說話辦事、認識問題、邏輯思維、人際交往等都在正常狀態之中。只要不偏離“正常”的軌道,那么其心理健康就是達標的。
綜上所述,老年人心理健康標準主要表現為:有正常的感覺和知覺、思維和良好的記憶;有健全的人格和情緒管理能力;有良好的人際關系;能正確地認知社會;能正常的參與社會生活、學習和娛樂等活動。
-
老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人到老了以后我們大家都知道,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那么這個時候心理方面也會接受不了的,而且人到了老年以后,肯
-
老人為什么會依賴子女 子女要知道這些要素作為兒女的我們應該知道,等父母老的時候,一定要多多的陪伴老人,因為他們年紀大了其實更需要父母的陪伴,下面我們看看,老人為
-
老人如何保持好心情呢對年歲已高的老人,為之生活中經常伴有內疚、壓抑、焦慮等不合理情緒,長期這樣不合理的心理情緒得不到更好的緩解,使其會讓自己
-
子女必知老人愛的嘮叨的四個原因很多的年輕人都抱怨,一回到家里父母就會嘮叨個不停,這讓本來就每天承受壓力的年輕人會感覺到承受不了,但其實如果你了解了自己
-
警惕影響老年人心態的三個問題在生活中我們遇到不同的事情,心態會發生不一樣的波動,對于老年朋友們來說,良好的心態對于保護自己的身心健康是十分重要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