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老年人的家庭關系處理
一個幸福的家庭,一定是家庭關系處理得非常融洽、上下老小一團和氣的家庭。而對于老年人來說,家庭的溫馨和睦是他們的幸福和樂趣,這也與老人們的身心健康有著密切的關系。今天的分享主要是講老年人的家庭關系處理。
1.老年夫妻關系
人到老年,朝夕相處的不是別人,正是配偶。如果夫妻不和,經常吵架,對老人的心情和健康影響很大,老年人要有意識地處理好夫妻關系。周恩來和鄧穎超同志根據親身體驗總結出處理好夫妻關系的“八互”原則是:互敬、互愛、互信、互幫、互慰、互勉、互讓。老年夫婦如果按照以上這些原則相處,就可避免爭執。要體諒對方,不要指責;要照顧對方,不要只顧自己;要善于忍讓,不要爭強好斗;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隨便發脾氣。
2.父母與子女的關系
兩代人關系如何,會影響老人對生活的滿意程度和老年期的適應。父母要循循善誘地擺道理,要耐心聽取不同意見,吸取合理的意見,達到思想認識上的一致。
哲學家羅素說:“老年人對孩子不要過分依戀,才能度過美好的晚年。”做父母的應想得開一些,要求子女像小時候那樣離不開父母,這是不現實的。有的人說:“孩子小時候,父母在他們心里是第一位;長大成人找到了配偶,父母就降到第二位;生了孩子,父母就降到第三位了。一代一代都是如此。”明白這個規律,老年人就會心安理得了。
婿關系處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家庭的和睦。婆媳(岳婿)并沒有血緣關系,要做到讓父母對兒媳或女婿有對子女一樣的感情是比較困難的。這個矛盾如何解決?據有的老人的體驗,為了繼續愛自己的子女就必須愛媳婿,自己應注意調節情感,并且彼此忍讓、互相體諒。
3.祖孫關系
祖父母和父母對于第三代的教養態度和觀念常常截然不同,他們代表了兩個時代的價值觀。許多為人父母者會抱怨上一代干涉他們管教子女的態度,有時又氣惱祖父母太溺愛孫子女。但是想強迫祖父母接受自己的教育方式,則可能會犯下錯誤,因為你不但沒有權利這么做,甚至做了可能會弄巧成拙。所以父母應該從與上一代的沖突中抽身而出,告訴他們:“您可能是對的,我尊重您的觀點。”同時,自己可以著手進行較適當的教育方式。在孩子的一些價值觀扭曲時,父母應該做的是教導他們正確的價值觀,讓孩子慢慢領悟人與人的相處之道,即能防止祖父母留給孩子對于權利義務的錯誤印象。
如果企圖改變上一代的教育態度,那只會造成親人之間更多的嫌隙和摩擦。孩子在生活中,會用不同的方式和父母、親戚、鄰居、朋友、老師等建立關系。令父母詫異的是:孩子在接受長輩不同的教育方式中并不會混淆,因為他們對自己如何處理不同的關系,以及如何得到最大的好處了若指掌。
老年夫妻關系應該是平靜而溫馨的,畢竟一起經歷了人生的風風雨雨,見過了太多的大風大浪。老年夫妻之間,更應該互相體諒,互相珍惜。在處理父母與子女的關系時、祖孫關系時,父母應該從與上一代的沖突中抽身而出。
-
老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人到老了以后我們大家都知道,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那么這個時候心理方面也會接受不了的,而且人到了老年以后,肯
-
老人為什么會依賴子女 子女要知道這些要素作為兒女的我們應該知道,等父母老的時候,一定要多多的陪伴老人,因為他們年紀大了其實更需要父母的陪伴,下面我們看看,老人為
-
老人如何保持好心情呢對年歲已高的老人,為之生活中經常伴有內疚、壓抑、焦慮等不合理情緒,長期這樣不合理的心理情緒得不到更好的緩解,使其會讓自己
-
子女必知老人愛的嘮叨的四個原因很多的年輕人都抱怨,一回到家里父母就會嘮叨個不停,這讓本來就每天承受壓力的年輕人會感覺到承受不了,但其實如果你了解了自己
-
警惕影響老年人心態的三個問題在生活中我們遇到不同的事情,心態會發生不一樣的波動,對于老年朋友們來說,良好的心態對于保護自己的身心健康是十分重要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