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入侵”校園
13歲的小偉跳樓身亡,令家長、同學、老師惋惜和心痛的同時,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在常人眼里,十二三歲的孩子過的應該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快樂生活。然而,這些孩子的心理被蒙上了一層灰色,選擇用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年幼的生命,讓我們不得不警惕:心理疾病正在“入侵”校園。
“郁悶”一詞,如今已經成為這群本該與郁悶無關的小孩子掛在嘴邊的常用詞。當今的小學生物質條件優越,需要的是更多心理關懷和精神溝通。“踏著鈴聲走進課堂、回到家里不聲不響、互聯網上傾吐衷腸”已經越來越成為許多小學生的生活軌跡。這種看似標新立異、瀟灑不羈的生活方式真實地折射出小孩子孤獨、迷惘的心理困惑。
對于小偉的悲劇,州優撫醫院心理咨詢中心主任譚成萬認為,是小偉特殊的家庭環境導致他自卑、自閉,從他平時的行為可以看出他的自殺并非偶然,事先是有計劃的。由此,也可以判斷小偉是一個有心理問題的孩子。其實,健康的概念不僅僅是軀體的健康,還有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我們每個個體都必須高度重視的話題,特殊群體的個體心理健康更應該關注。
據譚成萬介紹,現實生活中有心理問題的人占到正常人的10%—20%,這些人往往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在有心理問題的人群中,中、小學生和大學生又占了很大比重。“從咨詢、門診及收治入院的患者數量來看,有精神疾患年輕化的趨勢日趨明顯,其中青少年、幼兒占到了1/3,每年來這里就診的有1500人左右,而且發病年齡越來越早,最小的才3歲多。”譚成萬告訴記者,前來就診的青少年、學生中,又以留守學生、沉迷網癮的少年以及特殊家庭環境的孩子居多。
前不久,州城某高中的高三女生小敏(化名)來到州優撫醫院心理咨詢中心咨詢,一度時期以來,她害怕社交,害怕在公共場所與人交流,甚至不敢面對同學、老師的目光,讓她無法正常學習。據了解,小敏的父母長年在外地打工,是外公、外婆將她一手帶大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成長的煩惱、學習的壓力等問題,讓小敏無處傾訴,也沒人幫她疏導,日積月累,她的心理出現一定的問題。經過心理醫生的心理干預和治療,現在小敏又回校上課了。
譚成萬認為,父母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孩子的心理健康與父母的文化程度、教育理念和方式、價值觀等方面都有很大的關系。一個有心理問題的孩子,一定可以從其成長環境上找到答案。因此,作為父母,平時要多與孩子溝通、交流,為孩子建立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可適當給孩子走彎路、受挫折的機會,也是給他成長的機會;多鼓勵、包容、理解孩子,家長過分嚴厲、冷漠對孩子的成長均不利。
長期關注青少年成長問題的恩施州教科院院長、心理學專家胡衛國說,學生自殺事件值得深思,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與現在社會的激烈競爭、“超級大班”、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等都有關系,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關注學生心理問題。
-
青春期女孩有哪幾種常見的心理到了青春期的時候我們都知道,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一些疾病,而且有些女孩子到了來月經的時候或者是胸部慢慢的長大,這個時候是不
-
大學生戀愛心理你知道多少大學生戀愛心理有什么?我們每個人都要經歷戀愛的初期,都要享受不同的感覺!對于青春期心理的做法我們都很茫然,不知道是對還是錯
-
青少年孤獨的原因有哪些你知道嗎青少年孤獨的原因有哪些?現在的青少年都很放縱,也會產生叛逆的心理!容易產生孤獨的感覺!所以我們要注意青春期心理壓力的問題!不
-
如何讓孩子消除厭學癥怎樣消除厭學癥?我們有的人不喜歡上學,討厭上學,對上學產生了厭倦!所以我們要注意青春期心理的思想,不要有不好的思想,心理要
-
青春期走出嫉妒心理怎么做青春期走出嫉妒心理怎么做?每個人都會經歷青春期,都會有叛逆的心理,想的做的我們都意想不到,所以我們要注意自己青春期心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