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遇到煩惱首先求助知心朋友和同學
在《北京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調研報告》中,記者發現,“學生遇到煩惱和困惑時,首先向誰求助”的調查結果顯示:向家人求助的學生為28.7%;向知心朋友和同學求助的學生為55.3%;向學校心理教師求助的學生為11.1%;向班主任或其他學科教師求助的學生為 1.2%;向社會上的心理專業人員求助的學生為1.7%;未回答的學生為2.1%。
朋輩輔導更易走進對方心靈
“在我的情緒處于低谷時,同學的幫助仿佛是黑暗的房間里射進的一束光芒,在這個陽光的照射下,我知道了門在哪里。”一位接受同伴朋輩心理互助的同學在交流中感慨地說。
學生遇到煩惱和困惑時首先向好朋友和同學求助的比例高居首位,其次是家人,求助學校心理教師的比例僅為 11.1%,而求助其他教師的幾乎沒有。“這一方面是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所致,也和學校心理輔導是否貼近學生心理需求有關系。”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孟佳分析說。
“同學幫同學,其實就是朋輩輔導。”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白玉萍副教授認為,同學之間的價值觀、思維方式、生活經歷相似,同教師相比,更沒有距離感,更容易走進對方心靈。
從另一組數據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學生在遇到煩惱和困惑時更偏向于同伴之間的傾訴和交流。在“學生認為有心理問題但不去學校心理咨詢室求助的原因”是:7.6%的學生反映學校心理咨詢室基本不開放,2.6%的學生表示不喜歡心理教師,擔心被別人說閑話的學生占到41.1%,沒時間去心理咨詢室的學生為16.2%,認為通過別的方式也可以解決問題和苦惱的學生為30.2%,2.3%的學生沒有回答該問題。
上述數據表明,學生在分析同學有心理問題但不去學校心理咨詢室求助的原因時,擔心別人說閑話的位居第一位,還有16.2%的學生認為是沒時間,不喜歡心理教師的比例很小。“學生對參加心理咨詢的認識誤區仍然是心理咨詢室發揮作用的最大障礙。學生對存在心理問題的自我評價大大高于他評,對心理健康教育需求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孟佳說。
教材欠缺阻礙學生自身需求
在目前新課程教材改革實驗中,適應學生學習的教材建設是非常重要的,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材是學生實現自主學習、提高心理素養的重要學習資料。雖然在學校的心理健康課教材配備方面,大多數學生認為自己沒有教材(62.8%),但有些中小學的心理學課程開展得卻是豐富多彩。西藏中學開設了符合內地藏族學生的年齡特點與民族特點,能滿足藏族學生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北京西藏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編寫在內地西藏班(校)中尚屬首創。
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平谷中學的《心靈導航》與《放飛心靈》校本心理教材突出“貼近學生心理、可操作性強、激發學生興趣、注重學生參與”4個特點,北京教育學院校長研修學院副院長王遠美教授評價:“教材體現了學生主體性和新課程觀。”
此外,調查中還發現,對開設心理健康課的認可度,曾經有過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顯著高于現在有嚴重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認為同學中心理問題很多的學生對開設心理健康課的認可度顯著低于認為很少的學生。說明心理健康課對現實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的幫助效果有限,這樣的學生應該得到更充分和個性化的心理援助。
在學生對心理咨詢室態度的問題上,45%的學生表達了喜歡。對學生的調查分析還顯示,在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上,郊區的學生給予認可的比例顯著高于城八區的學生;學校有專職心理教師的學生喜歡心理咨詢室的比例高于沒有的學生;不同學段的學生喜歡心理咨詢室的比例差異為小學高于初中,初中高于高中。
學生喜歡講授與活動相結合
調查數據表明,半數學生喜歡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是講授與活動相結合的形式,以活動為主的方式也得到部分學生(36%)的認可,而喜歡講授的學生非常少,僅為5.4%。由此可見,采用學生喜歡的教育形式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保證教育效果。
學生參加各種形式的個別心理咨詢的比例是 26%,從來沒做過咨詢的學生占到 72.6%,參加團體心理咨詢的學生比例也只有 34%。由此可見,心理咨詢活動必須要貼近學生的實際和需求。延慶縣西屯小學認識到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感性思維豐富而缺乏理性思維,他們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融入音樂、美術、舞蹈、表演等藝術形式,形式多樣、輕松活潑,受到學生歡迎。對學生參與調查的結果進行分析顯示:學生最喜歡的心理教育內容在不同學段上差異明顯。小學生最喜歡的內容依次是:自我心理輔導、學習輔導、人際關系輔導;初中生最喜歡的內容依次是:自我心理輔導、人際關系輔導、學習輔導;高中生最喜歡的內容依次是:人際關系輔導、自我心理輔導、學習輔導。
“突發事件或傷害事件的有效應對的教育內容比較重要,尤其在初中階段尤為重要,但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喜歡的比例只有 1.7%,小學生(13.1%)和高中生(7.1%)稍高一些。”孟佳提醒說,“這種情況應該引起注意。”
不同性別學生最喜歡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差異十分明顯,女生偏重于人際關系和自我心理輔導;男生則在突發事件或傷害事件的有效應對、正確對待網絡、生涯發展規劃等方面明顯比女生高。
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確定上要注意男女生的性別差異,實施更有針對性的教育內容,以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
崇文區景泰小學注意到在小學里女生普遍比男生優秀,班干部大部分是女孩子,小男生出現“娘娘腔”的人存在一定的比例。他們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健康的快樂男孩、快樂女孩”,注意對學生的性別教育,將性別意識教育融入人格教育。
“北京市大部分中小學開設的心理健康教育課都以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和心理需求為基礎,精心設計內容,貼近學生實際。”白玉萍說,“此外,通過我們的調查發現,學生認可心理健康的表現是善于和人溝通、性格開朗、適應能力強,而不是學習成績好,學生對心理健康的內涵有比較充分的認識和理解,這應該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學生成長產生的良好影響。”
-
青春期女孩有哪幾種常見的心理到了青春期的時候我們都知道,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一些疾病,而且有些女孩子到了來月經的時候或者是胸部慢慢的長大,這個時候是不
-
大學生戀愛心理你知道多少大學生戀愛心理有什么?我們每個人都要經歷戀愛的初期,都要享受不同的感覺!對于青春期心理的做法我們都很茫然,不知道是對還是錯
-
青少年孤獨的原因有哪些你知道嗎青少年孤獨的原因有哪些?現在的青少年都很放縱,也會產生叛逆的心理!容易產生孤獨的感覺!所以我們要注意青春期心理壓力的問題!不
-
如何讓孩子消除厭學癥怎樣消除厭學癥?我們有的人不喜歡上學,討厭上學,對上學產生了厭倦!所以我們要注意青春期心理的思想,不要有不好的思想,心理要
-
青春期走出嫉妒心理怎么做青春期走出嫉妒心理怎么做?每個人都會經歷青春期,都會有叛逆的心理,想的做的我們都意想不到,所以我們要注意自己青春期心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