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網癮厭學的原因
每個家長都盡心盡力給孩子創造條件,寄望孩子擁有閃亮的人生;每個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擁有此刻人生的閃亮,桃李芬芳、出類拔萃;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的人生精彩閃亮。
圍繞孩子,更多的問題出現了:網癮、厭學、抑郁、焦慮、強迫、品行障礙、環境不適、離家出走……這些問題不僅困擾著孩子,還困擾著老師和家長。
孩子痛苦,家長痛心,老師頭痛。家長管不了,老師教不好,好孩子做不了,這到底怎么啦!
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樣的情形呢?
1. 應試教育的原因
應試教育是一個貶義詞,它是相對素質教育而提的。應試教育也稱“升學教育”,強調“雙基”和能力與智力因素,這本無可厚非,問題在于片面教育。
通過近百年人類教育教學的實踐證明,同步教學(班級授課制)所追求教學內容是雙基教育,即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育。雙基教育單純的重視向學生灌輸知識和傳授技能,而忽視學生的學習實踐和能力的培養,忽視德育,忽視人的整體素質的提高,是一種有嚴重缺陷的片面教育。
(一)應試教育偏重智力,而忽視了德體美勞;重視應考科目,忽視選修和免考科目。曾經帶學生到某重點學校的附中參加化學競賽,發現初三年級課程表上除了中考科目語數英物化政體外,其他科目全部取消,可謂極端真實,真實極端。
(二)應試教育重視知識量,忽視學生素質、自我探究能力的開發。中國學生的知識水平是較豐富的,但往往缺乏創新和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目前雷聲哄哄的教育改革正是以往填鴨式造就的英才們帶領的,他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三)應試教育重理論,忽視活動課程和社會實踐課程;偏重簡單“高效”的講授法,忽視學生能動的發現法。應試教育不尊重人的存在,不能調動學生主體的能動性,而簡單一化為機械的加工。
(四)應試教育偏重“好生”,忽視大多數學生,特別是差生。學校教育成為嚴酷的、受到來自社會、家庭、學校三重壓力的淘汰賽。英才三兩人,犧牲一大片。要知基礎教育(包括高、專、職及成人高中)是服務大多數的普通的普及式教育。培養少數人才,耽誤較多人,反映了應試教育的極端功利性。
2.家庭教育的原因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一段經典的話:“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
一、幼年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巨大差異
從古至今,中國人從來不缺乏智慧,但我們對于創新能力、應變能力和競爭能力的缺乏,卻是毫無疑問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如果我們的老師從小就遭受著一種心靈施暴的教育方式,而陳舊的理念并沒有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更新,等到教育的重大責任再次落到他們身上時,我們所享受的待遇將是多么可怕呀!……早期教育:能力勝于智力
(一)獨生子女占很大比例,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情感因素沖淡理智因素
一個獨生子女受到四位祖輩和兩位父母的鐘愛與呵護,孩子處的核心地位,被超量的愛包圍著。他們很容易發展為“只知受愛,不知愛人”,“生理發展超前,心里成熟滯后”,“消費超前,道德滯后”,“依賴性太強,能力太弱”等人格上的嚴重欠缺。
我們的孩子,在第一任老師的培養下,完全沒有樹立起獨立的人格。這不是父母的錯誤,而是中國家庭教育的悲哀。
(二)家長望子(女)成龍心切,但又不掌握教子(女)成才的規律和方法
這大概不能全怪中國家長,因為很多家長還在為生存奔波。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今天他們覺得當官好,就對孩子說好好學習,爭取以后做大官;明天他們如果覺得寫書賺錢,就會買來一堆文學作品,讓孩子發奮讀書。……童年,需要體驗什么
當然,家長自身的素質也大不相同,相應出的做法也會不同程度地出現差別。即使如此,中國家庭教育對孩子未來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向缺乏遠景性和階段性,或者有了針對性沒了方向性等等顧此失彼、朝令夕改的行為方式,是不用懷疑的。
甚至,這個現象有兩個極端。一是家長完全奴役孩子,即家長的話一言九鼎,讓你上東你不敢去西。二是家長對孩子不管不問,完全“野生生長”,他們從來不對你說向東或向西,所以你可以隨便打狗或攆雞。但無論如何,對家庭教育的完全漠視或過分重視,帶來的后果都是不盡如人意的。
除了溺愛,嚴格的中國父母們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視也相當可怕。在這方面,很多父母按照他們的思維方式,嚴重扼殺幼小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和興趣等非智力因素,從三四歲甚至更早,父母們便開始命令孩子們學漢字、念唐詩、背宋詞、練算術,而不去顧及孩子愛玩的天性,一味地學死知識,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將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堅持性和創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拋之腦后。
(三)家長教育意識雖然增強,但時間精力不夠,生活方面,近乎泛濫的物質支持
(四)社會影響因素多而復雜,家庭教育的可控性減少,特別是性教育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孩子順利成長的絆腳石。
3.學校教育的原因
感教育之痛不在于我們教師的負擔多大,學生的任務多重,而在于我們的教育的理念和教育行為之間已經沒有辦法粘合在一起,這種脫離的狀態使得整個教育體系面臨“兩張皮”的困境。一邊是轟轟烈烈的先進教育理念教育,一邊是落后陳舊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教育考核體系,兩者在現實的教育教學中已經成為兩個完全不同的體系。
我們的課程的理念中強調學生主體,關注學生的思維質量、學生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情感目標和可持續發展;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課程的開發者和建設者;不僅是傳統的教育者,而且是新型教學關系的學習者、研究者、組織者。新課程還有個重要的目標就是強調減輕教師和學生的負擔。評價上以“促進發展”為最終目的,淡化評價的甄別與選拔的功能,關注教師、學生在發展中的需要,突出評價的激勵和調控功能,激發教師、學生的內在發展動力,促使其不斷進步,實現自身價值。對教師評價的目標是建立促進教師職業道德與教育水平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改變長期以來以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教師評價唯一標準的做法,建立起多元的、有利于教師成長的新型教師評價標準。對學生評價的目標是建立評價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不斷在原有水平上獲得發展。
4. 社會環境的原因
今天的社會環境對孩子個性發展是好的,我們的社會比以往任何時候更有利于孩子的個性發展。問題是出在教育上,我們的教育還是“兩張皮”。我們的家長、我們的老師都會“撒謊”,說違背自己良心的話。
這不是家長和老師品德問題。是一些教育理念太保守、陳腐、過時的原因。我們的教育方式、教育思維、教育形式以及教育內容在很多方面是需要改進的。和社會發展文化環境不相融合使得現代的教育空泛委生硬、蒼白無力。
-
青春期女孩有哪幾種常見的心理到了青春期的時候我們都知道,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一些疾病,而且有些女孩子到了來月經的時候或者是胸部慢慢的長大,這個時候是不
-
大學生戀愛心理你知道多少大學生戀愛心理有什么?我們每個人都要經歷戀愛的初期,都要享受不同的感覺!對于青春期心理的做法我們都很茫然,不知道是對還是錯
-
青少年孤獨的原因有哪些你知道嗎青少年孤獨的原因有哪些?現在的青少年都很放縱,也會產生叛逆的心理!容易產生孤獨的感覺!所以我們要注意青春期心理壓力的問題!不
-
如何讓孩子消除厭學癥怎樣消除厭學癥?我們有的人不喜歡上學,討厭上學,對上學產生了厭倦!所以我們要注意青春期心理的思想,不要有不好的思想,心理要
-
青春期走出嫉妒心理怎么做青春期走出嫉妒心理怎么做?每個人都會經歷青春期,都會有叛逆的心理,想的做的我們都意想不到,所以我們要注意自己青春期心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