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什么
根據小學教育心理學的定義,小學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就是小學教育過程中學與教的心理活動規律。
關于小學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不同的心理學家有著不同的看法,Wittrock認為教育心理學“是對教育的理解和控制”; Cronbach認為“教育心理學的任務是使教師理解兒童是如何學習的”; Anderson認為“教育心理學是教與學的技術”; Lin雌ren認為“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應用科學的有用性取決于教師和心理學家在多大程度上利用了該學科的活動和成果”。1987年,APA教育心理學分會的委員會為該學科提供了一個新的解釋:教育心理學這門科學和專業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它關心的是發展、評價和運用(A)人類學與教的理論和原理以及(B)由理論衍生出來的能增進畢生教育活動和過程的教育材料、計劃、策略和技術。在我國,小學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基本上是根據潘寂主編的《教育心理學》的論述而確定的,該書認為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教育過程中的種種心理現象及其變化”。但是,不同的學者又根據自己的見解做了不同的論述,章志光主編的《小學教育心理學》認為,小學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小學教育中教與學及其與環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動及其規律”。李維主編的《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認為,小學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小學兒童發展及教育領域里的各種心理現象及其發展變化的規律”。劉榮才著的《小學教育心理學教程》認為,小學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學校教育情境下和教育活動過程中種種心理現象及其變化發展的規律”。王巫主編的《學校教育心理學》認為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學校教育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活動及其心理發展變化規律”。邵瑞珍認為教育心理學研究對象是“學校教育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學規律”,等等。通過對已有的關于教育心理學和小學教育心理學著作關于研究對象的分析,我們認為,小學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應該是小學教育過程中學與教的心理活動規律。確定這一研究對象的主要依據是:在小學教育過程中,學習是學生的基本活動方式,也可以說是學生的一種基本生活方式。學生的學習活動效果的好壞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同時,也是衡量一所學校教育質量高低的決定性標準。教師應該認識到,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影響學習質量好壞的因素是非常復雜的,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幫助者,教師只有客觀透徹地了解了影響學生學習質量的種種心理因素及外在因素,才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在學與教的問題上,學為主、教為輔。根據建構主義關于教學的認識,教學就是要努力創造一個適宜的學習環境,使學習者能積極主動地建構他們自己的知識,教師的職責是促進學生在“學”的過程中,實現新舊知識的有機結合。在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下,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應該是教學環境的設計者,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指導者,課程的開發者,意義建構的合作者和促進者,知識的管理者,學生的學術顧問;谝陨险J識,學生的學習活動是小學教育的中心,教師的教學活動是幫助學生學習的,學與教構成了小學教育的基本內容。因此,小學教育心理學必須以學和教的過程中所發生的心理活動規律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
-
慢不下來其實也是一種病很多人在生活中根本慢不下來,永遠處于一個快節奏的生活當中,但是有研究顯示,一個人總是慢不下來也許就是一種病啦!生活總還是
-
心情不好六種方法幫你宣泄情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一些心理保健方式,心情不好,大家需要注意一些調理方法,要宣泄自己的情緒,而且,要注意懂得流淚,
-
有嫉妒心理傾向的人如何調節在我們身邊有很多有嫉妒傾向的人,太喜歡這種別人并不是很好了,面對那些有嫉妒傾向的人,如何學會調整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嫉妒
-
讓你倍感幸福的7個時刻每個人都非常希望渴望獲得幸福,但是幸福的來臨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不過在我們生活中還是有很多可以讓你倍感幸福的時刻,那么下面
-
做好事可以增強免疫力做好事是我們每一個人的選擇,很多人以為做好事并沒有什么回報,但是也不是完全都是這樣,有一些人做好事會讓自己感覺到非常的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