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分為三種
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關系的理論研究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關系問題,學術界有各種不同的觀點,實踐中也有不同的指導思想,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三種:
1.相互分離說
此說一認為,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是分為兩個軌道開展的。它們在各自的軌道上進行,有自身的獨立性和特殊性,互相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而是截然分開的。在實踐中,思想政治工作者只負責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員包括心理咨詢室專業人員和心理醫生則負責個體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疾病的防治工作。
2.取代說
取代說的主要觀點是用心理健康教育取代思想政治教育或是用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價值觀的急速改變,人們的心理矛盾與沖突以新的內容和形式表現出來。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感到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品德教育的模式難以收到好的效果,便寄希望于心理健康教育。在實際工作中,這種主張受到一定的歡迎。有人一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延伸,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科學化的一種新形式;也有人認為心理咨詢就是談心,談心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以無需開展專項的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有人片面夸大心理咨詢在塑造健康人格上的意義與功能,認為以往那些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已經時過境遷,毫無借鑒之處,提出心理咨詢應取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議。
3.相互包容說
相互包容說認為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兩者可以在實踐中相互包容,或是心理健康教育包容思想政治教育,或是思想政治教育包容心理健康教育。其中,主要是后者主張“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納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實行以個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主體,專兼結合的工作體制,把專門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隊伍納入整個思想政治工作隊伍里。
對于以上三種觀點,也有不與茍同者。他們認為,我國教育工作是在黨的領導下進行的,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例外。任何時期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回避不了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思想問題的。而且,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消除個體的心理障礙,還致力于培養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具有政治導向的,必然和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關。所以,兩者不是相互分離的關系。同時,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雖然都涉及意識范疇,但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屬于心理與意識活動的調節,思想政治教育則多屬于意識觀念的掌握,兩者不能等同,也不能互相取代。此外,有人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雖然有一定的聯系,但在多方面存在明顯差別,自然也不是互相包容的關系。
-
慢不下來其實也是一種病很多人在生活中根本慢不下來,永遠處于一個快節奏的生活當中,但是有研究顯示,一個人總是慢不下來也許就是一種病啦!生活總還是
-
心情不好六種方法幫你宣泄情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一些心理保健方式,心情不好,大家需要注意一些調理方法,要宣泄自己的情緒,而且,要注意懂得流淚,
-
有嫉妒心理傾向的人如何調節在我們身邊有很多有嫉妒傾向的人,太喜歡這種別人并不是很好了,面對那些有嫉妒傾向的人,如何學會調整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嫉妒
-
讓你倍感幸福的7個時刻每個人都非常希望渴望獲得幸福,但是幸福的來臨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不過在我們生活中還是有很多可以讓你倍感幸福的時刻,那么下面
-
做好事可以增強免疫力做好事是我們每一個人的選擇,很多人以為做好事并沒有什么回報,但是也不是完全都是這樣,有一些人做好事會讓自己感覺到非常的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