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點
找準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點,并在實施雙項教育的實踐中相互促進,必將提高兩種教育的實效性,共同推進人的全面發展。找準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點,必須從兩者的區別,找到兩者的內在聯系,在兩者的內在聯系中去找可能的結合點。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外部教育,要想取得教育的實效性,必須解決接受教育者的內在心理機制。這不僅是兩種教育都需要解決的共同的重要前提,也是兩種教育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最基本的結合點。因為,接受教育是在實施外部教育的影響下,受教育者選擇和獲取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信息的一種能動活動。接受教育過程不僅與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有關,而且與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動緊密相關。接受教育的心理活動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實效性的關鍵心理機制,更是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首先解決的基礎任務。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解決好接受教育的心理問題,才能針對受教育者不同的心理問題實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同時,也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接受教育的心理基礎。
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點,從接受教育心理機制角度講,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接受教育的動力。接受教育的動力是指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內部門。接受教育的動力決定著個體在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接受外部教育的積極性、選擇性,以及接受方式、方法和接受程度。接受教育的動力由個體的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成分構成。其中、人的需要是接受教育的原動力。人的需要的產生主要取決于兩個條件:一是個體體驗到的某種缺乏的不足之感;二是個體期望得到某種獲取之感。人的需要就是這兩種體驗的心理狀態。當教育對象產生了接受教育的需要時,心理上就會處于渴求的緊張狀態,形成一種內在驅動力,這種內在驅動力驅使受教育者自覺地接受教育。動機也是一種引發活動的內部動力,接受教育的動機能夠引起和推動接受教育的行為;人的興趣愛好是接受教育的間接動力。人們對感興趣的事物,喜愛的活動表現出積極的態度,會產生肯定和愉快的情緒,會激發動機引起行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興趣作為一種認識傾向,它會推動自覺地接受兩種教育。愛好則是一種活動傾向,它能夠引導人自覺地參加教育活動。觀念系統是接受教育的主導動力。人的觀念系統(主要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理想信念等)的形成有賴于思想政治教育,觀念系統一經形成反過來又對思想政治教育提出要求,并主導人們接受教育的行為。觀念系統主導接受教育的需要、動機、興趣、愛好;主導接受教育的方式、活動的質量問等。
總之,解決接受教育的動力問題,不僅有賴于心理健康教育解決接受教育動力的心理基礎問題,也有賴于思想政治教育解決接受教育動力的主導思想問題。因此,只有兩種教育的有機結合,才能切實有效地解決接受教育的動力問題。
第二,接受教育的能力。接受教育的能力是指直接影響受教育者順利有效地完成接受教育活動的個性心理特征。接受教育能力是順利完成接受教育活動的心理因素;是直接影響接受教育活動效率,影響接受教育活動效果的重要條件和保證。接受教育能力主要包括:認知能力、內化能力、操作能力。其中認知能力是受教育者對思想政治教育、對社會所要求的思想政治道德規范的感知、記憶、理解等能力的綜合表現。認知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接受教育活動的進行,直接影響對思想政治道德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提高受教育者的認知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環節。而提高受教育者的認知能力則有賴于心理健康教育;接受教育中的內化能力是受教育者從內心深處相信并接受教育的要求,自覺地把這種要求轉化為自己的思想、觀點的能力。也就是受教育者通過接受教育,將社會意識形態轉化為個人思想政治品德的能力。是對思想政治道德的理解力、同化力、創造力的綜合表現。受教育者內化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接受教育的效果。而內化能力的提高也離不開心理健康教育。接受教育中的操作能力是受教育者把社會意識和道德規范內化為個體的思想意識,并在實踐中踐行的能力,是受教育者自我約束力、行為控制力、調節力的綜合表現。操作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受教育者個體的行為表現和行為結果。而提高操作能力既有心理因素,也有思想作用,因此,只有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才能有效提高教育對象的操作能力,促進身心健康和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行為。
第三,接受教育的心態。接受教育的心態是指接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活動中的心理狀態。接受教育過程中的心理狀態對接受教育活動具有很大的影響。一是接受教育的心態影響接受教育的態度。受教育者愉快的心態,會促進他們愿意接受教育,對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持一種積極的態度。相反,他們處于冷淡、煩悶的心態時,就會對教育不感興趣,甚至是抑制的態度;二是接受教育的心態影響接受教育的質量。教育對象的積極心態,促使他們在接受教育時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認真接收信息,積極思考,有利于教育內容的內化;三是接受教育的心態影響接受行為。受教育者的積極心態是促進接受行為產生和維持的心理條件。積極的心理使受教育者正確的對待教育者,對待自己,對待教育,激發對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感,樹立接受教育的信心,從而保持積極主動的接受行為。接受教育的積極心態的調節主要取決于心理健康教育。在現實社會,受教育者對接受教育的心理狀態是多種多樣的,其中分心、冷淡、煩悶、后悔、憂慮等消極的心態。不僅影響實施教育的活動,還直接影響教育的效率和效果。這些心理問題的解決,用思想政治教育是很難奏效的,只有借助心理健康教育來調節消除消極心態,培育積極心態,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總之,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實現其共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必須找準兩種教育的結合點,充分發揮兩者不同的教育職能,相互作用、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
-
慢不下來其實也是一種病很多人在生活中根本慢不下來,永遠處于一個快節奏的生活當中,但是有研究顯示,一個人總是慢不下來也許就是一種病啦!生活總還是
-
心情不好六種方法幫你宣泄情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一些心理保健方式,心情不好,大家需要注意一些調理方法,要宣泄自己的情緒,而且,要注意懂得流淚,
-
有嫉妒心理傾向的人如何調節在我們身邊有很多有嫉妒傾向的人,太喜歡這種別人并不是很好了,面對那些有嫉妒傾向的人,如何學會調整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嫉妒
-
讓你倍感幸福的7個時刻每個人都非常希望渴望獲得幸福,但是幸福的來臨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不過在我們生活中還是有很多可以讓你倍感幸福的時刻,那么下面
-
做好事可以增強免疫力做好事是我們每一個人的選擇,很多人以為做好事并沒有什么回報,但是也不是完全都是這樣,有一些人做好事會讓自己感覺到非常的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