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每個人都有“從眾心理”
《中國合伙人》熱映之際,徐小平回憶了自己從搞文藝、學音樂、出國、夢想破滅、被俞敏洪“忽悠”回國創業、新東方、離開、做投資的故事,而這里面,貫穿的是一個文藝青年的中國夢。
一個人在一種真實或臆想的群體壓力環境下,認知通常會以多數人的行為準則為標準,進而在行為上表現出努力與之趨向一致的現象,這是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現象,可以很好地被人們利用為影響他人的工具。
生活中你總會發現這樣的現象:在人流縱橫的街面上,無論哪家店面,只要有成群結隊的顧客光顧,那么這家店面的人就會越來越多;在繁華的商場里,只要人們爭先恐后地搶購一種商品,那么便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搶購者的行列;在瀕臨街面的草坪拐角處,如果有幾個人踏出了幾個印痕,那么便會有更多的人從這里穿行,進而走成了一條小路;在同一個班級中,如果有幾個孩子學英語,那么其他孩子的父母也會讓自家的孩子開始學英語;在書店中,如果連著有一群人買同類的高考復習資料,那么該項復習資料會賣得越來越火……現代人們將這種行為或者與之相似的行為稱為“趨勢”、“大眾化”或“流行”,心理學上將其解釋為“從眾效應”。如果你對這樣的現象還存有疑義,可以看一下最為經典的“阿希實驗”。
1952年,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所羅門·阿希,為了了解人們是否會受到他人的影響,曾進行了一個實驗。實驗的具體內容如下:
他告訴前來參加實驗的大學生們此次實驗的目的是研究人的視覺。
在大學生們走進實驗室前,他們事前安排好5個人裝作等候做實驗的人,這時來參加實驗的一名大學生走進了實驗室,當他發現已經有5個人先坐在那里時,他便坐在第六個位置上。
于是,實驗正式開始,阿希拿出兩張畫有豎線的圖片,一張圖片上面有三條線段;另外一張圖片中有一條線段,他要求參與實驗的大學生比較線段的長度,并指出等長的線段。事實上這些線條的長短差異很明顯,正常人是很容易作出正確判斷的。
此次實驗一共進行了18次,然而,在兩次正常判斷之后,當前5個參與實驗的人,一致認為其中有兩條線段是等長的時候,于是那些參與實驗的大學生開始迷惑了,最終的結果是有33%的人受到了從眾影響,有76%的人至少受了一次性的從眾影響,只有24%的人沒有受到從眾影響。而按照正常思維,人們判斷錯的可能性還不到1%。
-
自我鼓勵 發泄情緒你應該這么做其實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一些負面的情緒,那么這個時候就要學會發泄,你到底是怎么發泄自己的情緒的人,有的
-
什么樣的壞情緒壞習慣會讓我們一事無成呢?現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人面有非常大的危害,那就是心理方面的疾病,但是你知道嗎?如果出現一些壞習慣的話,也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一
-
女人愛吃醋是不是天生的呢?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女性朋友們,都會有吃醋的心情產生的,如果我們的男性朋友們要和陌生的女性說幾句話,你的女朋友就會生氣
-
幾大細節幫助你看穿男性本性在我們的職場生活中,辦公室男人的本性是我們需要了解的,我們要怎么樣才能看出來一個辦公室男人的性格特點來呢,下面就來具體的
-
床頭不可以放的東西到底有哪些呢一般臥室就是我們大家休息的地方,肯定跟我們的生活也是有很大的關系,但是大家不知道在臥室的床頭不可以放一些小東西,那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