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分取悅別人也許是種心理病
在我們的身邊一定少不了這樣子的一群人,就是他們在生活中喜歡去取悅別人,確實適當的去取悅別人并不是不可以的,但是過分的去取悅別人也許并不好。
對人友善卻傷自己
朋友對工作、家庭、朋友面面俱到,撫育兩個孩子、照看房子、參加家庭教師協會會議、照顧老母親之余還當起兼職護士。親友們有問題也都愛向她求助。一個侄女每天給她打電話,控訴自己丈夫,聲稱婚姻走到盡頭,一說就是數小時,時而痛哭流涕,時而怨聲載道。
表面來看,這名朋友是大家眼中最友善無私的人。而她私下對泰勒坦誠,自己身心俱疲。有一次面對一名傾訴煩惱的同事,她表面上禮貌應對,還不斷安慰對方,實際上早已不耐,“我想讓她閉嘴或滾開,想扇她一耳光”。
人們從小就被教育說對人友善是一種善行。許多女性和她的這名朋友一樣,不斷給予以取悅于人,不由自主地贊同對方、滿足對方要求,難以對別人說“不”。
友善原來只是面具
對他人友善至泰勒朋友這種程度已經不再是值得贊美的善良性格,而是一種病理狀態,名為“看管人性格紊亂”或“取悅病”。
著作《揭開友善的面具》中寫道:“極端無私是一種用來掩蓋一系列心理和情感問題的性格特征。”
他說,這類女性為數不少,她們友善無私的背后通常是痛苦、孤立、空虛、罪惡感、羞恥感、憤怒和焦慮。“問題是要成為圣徒可能會致命。當給予成為活著的理由,那人就不再是人”。
巴巴內爾說,大多數習慣取悅于他人者,對拒絕和敵意有著根深蒂固的畏懼和焦慮,從小就學習如何盡力避免拒絕他人引起敵意,因此戴上友善的面具,只考慮他人而忽略自己,“他們希望感到被人需要”。
改變習慣解救自我
這種過分取悅他人的濫好人可能需要付出高昂代價,譬如活在對拒絕和失敗的恐懼中、充滿自卑、失去自我、時常自我責備、對人際關系缺乏安全感、無力抉擇、疲于追求完美、感覺被孤立等。
如果某人太順從,不能為自己挺身而出,沒有自己的聲音,那就容易受人欺負。”阿布斯說,要改變這種長期以來的行為習慣需要“痛苦的努力”,需要更多了解自己的恐懼和擔憂。
最后需要記住,要回應別人的需求,但前提是不能為此違背自身意愿。換句話說,要像愛自己一樣愛鄰居,但首先要愛自己。
那么你是不是了解了,知道其實我們如果過分取悅別人的話是非常的不好,甚至可以說這是一種心理上的疾病呢,所以過分的取悅別人是可以取的。
-
自我鼓勵 發泄情緒你應該這么做其實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一些負面的情緒,那么這個時候就要學會發泄,你到底是怎么發泄自己的情緒的人,有的
-
什么樣的壞情緒壞習慣會讓我們一事無成呢?現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人面有非常大的危害,那就是心理方面的疾病,但是你知道嗎?如果出現一些壞習慣的話,也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一
-
女人愛吃醋是不是天生的呢?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女性朋友們,都會有吃醋的心情產生的,如果我們的男性朋友們要和陌生的女性說幾句話,你的女朋友就會生氣
-
幾大細節幫助你看穿男性本性在我們的職場生活中,辦公室男人的本性是我們需要了解的,我們要怎么樣才能看出來一個辦公室男人的性格特點來呢,下面就來具體的
-
床頭不可以放的東西到底有哪些呢一般臥室就是我們大家休息的地方,肯定跟我們的生活也是有很大的關系,但是大家不知道在臥室的床頭不可以放一些小東西,那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