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精神分裂癥患者相處 應關注其情感需求
一提及“精神分裂”大多數人都會自動腦部電影、電視劇里的那些雙重性格、行為瘋癲的形象。其實,生活中精神分裂患者并不見得有那么夸張,精神分裂癥患者也有情感需求。
自我防御機制
情感是非理性的,在影響思維的同時會牽扯到身體的防御機制。在安娜·弗洛伊德提出的自我防御機制中,其中三個為否認,壓抑和升華。這一防御機制被精神病醫生George Eman Vaillant在1977年修改并加以證實和分類。基于安娜·弗洛伊德的范例,Vaillant構建了一個防御機制的擴展性理論。從安娜·弗洛伊德對特定防御機制的定義來看,下述內容是相關的:
1、“否認”也可稱為拒絕,是指“當對外部事件的知覺象征性的與有威脅的沖動相聯系時,人們會潛意識地阻止外部事件進入潛意識”。與其他防御機制相似,否認也建立在“壓抑”之上。
2、“升華”是把某些沖動和欲望通過某種高尚的行為轉變為社會所接受的東西,這是一種“本能目的替換作用”。這種防御機制通過削弱自我滿足帶來的影響而實現。比如,在某人否認自己下意識地將消極感受轉化為高尚的行為時,我們允許其將自己看做利他主義者。這種防御機制是我們社會保持優秀品質的基礎。擁有為大多數人接受的品質的人正是運用了升華這一自我防御機制。通過讓我們相信良好行為代表著優良品德,“升華”機制令我們獲得自我滿足。
3、“壓抑”是指把那些不能被意識所接受的沖動、觀念或回憶、情感等壓抑到潛意識中去——或許這些觀點并不適用于現實。回到較早較不成熟的身心狀態讓人能在心理和生理上更為舒適。
正如Vaillant所說,很顯然精神病患者的思維是扭曲的,而這正阻礙了自我防御機制的進行。同時也牽扯到更多的防御機制的精神病理。通過下述對三種基于精神性的防御機制妄想的描述,我們能領悟到精神患者的情感動機。
精神患者的情感動機
“迫害妄想癥”這一精神性錯覺代表了一類防御機制。被害妄想或許滿足了患者對自我重要性的需求,另外,也為我們的生存提供了一個理由——或許是無中生有。
“偉大”錯覺,Vaillant將其解釋為一種“優越感”。盡管優越感代表了一種擬正義,但它會令人更自大,讓人感覺到高于實際情況的自我價值感。
色情狂錯覺也許會涉及到性,但實際上它滿足了親密的需求。
以上都指向精神病個體的情感需求。雖然“情感需求”這一術語并不具有侮辱性,但也不能說沒有歧義。對這一精神疾病的疏遠和偏見切實存在,而人們抗拒背后的情感原因也是顯而易見的。這些原因或許很好解釋了類似精神分裂的精神疾病:為了滿足精神疾病的生物社會心理學需求。
考慮到這些,藥物治療是有效的。隨著科學發展,藥物治療會愈加有效。擺脫歧視很重要,而且心理療法應采取足夠多的共情。
如果精神分裂患者的情感需求能夠被不主觀地理解,那么精神分裂者就不會感到那么恥辱,就不會有那么多詬病,最終可能會得到改善。需要肯定的是,這一問題并不能簡單的被打上“精神分裂”的標簽,也有可能是精神分裂者為了暗示自我標識而假想的“精神分裂”。很顯然,這種精神疾病帶來的影響遠遠大于患者生活中任何其他因素。這些個體應當被予以同情,除了那些健全的人——他們不會也不能。
與精神分裂癥患者相處應關注其情感需求,而不是一味的遠離和孤立。而精神分裂患者也應抵制伴隨著精神分裂而來的恥辱感。
-
專家講解精神分裂癥的心理療法我們都知道精神分裂癥在生活中也是非常常見的,因為這個就是一種神經疾病,但是嚴重的情況下是非常危險的,甚至可能會影響自己或
-
精神分裂癥的原因有哪些精神分裂癥的發病原因比較復雜,這種情況有可能是身體狀況引起的,也可能是家庭環境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壓力過大造成的,大家必須
-
了解一下強迫性神經癥的一些癥狀表現強迫性神經病其實也是一種特別嚴重的一些心理的,而且這個也是不由自主的,患者肯定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合理的,可是這個病讓患者
-
有哪些心理可以會引起精神疾病?不管是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上面,肯定會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這樣肯定會感覺心理出現一些異常的,那么就應該怎么樣,很好的去克服
-
精神分裂癥的癥狀 精神分裂癥的正確治療我們的生活節奏也是越來越快,可能很多人都會存在一些壓力,而且導致很多人都會出現精神分裂癥,可能對于這個癥狀并不是那么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