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為何易患疑病癥
有位65歲的陳大媽,有一天突然胸悶、心悸、大口喘息,似有瀕死之感,大聲呼喊“我要死了”。家人聞聲趕至,見她滿頭大汗,渾身發抖,面色蒼白,急打120電話,由救護車送至大醫院,經醫師體格檢查,除血壓偏高、心跳較快外,無其他陽性體征,心電圖與血常規、血生化常規也均屬正常范圍,但病人自感危在旦夕,痛苦萬分。醫師就予以對癥處理,病人很快安靜,好轉回家。自此之后患者常失眠,有莫名的緊張、恐怖、心煩意亂,時有大禍臨頭感或捶胸頓足現象,甚至惶惶不可終日,并且時隔數天又因上述“瀕死”癥狀發作而去醫院急診。經各值班醫師檢查仍未發現陽性體征,醫師就建議患者去心理科就診。經心理醫師檢查,確診為“疑病癥”。
疑病癥是一種老年人常見的心理疾病,患者常懷疑自己患了某種軀體疾病,或是斷定自己已經患了某種嚴重的疾病,感到十分煩惱,其煩惱的嚴重程度與患者的實際健康狀況很不相稱。患有疑病癥的老年人性格上都有一定的缺陷,例如敏感、多疑、易受暗示;孤僻、內向,對周圍事物缺乏興趣,對身體變化十分關注,以及過分自戀等。疑病癥的發生,與老年人的以往經歷也有一定關系,比如目睹親友死于某種嚴重的疾病,醫生不恰當的言語態度、行為等等。當然,疑病癥也可能是抑郁癥的先兆,或確實潛伏著某種軀體疾病,需要加以注意排除。
疑病癥患者平時往往對自身的身體狀況或身體的某一部分功能過分關注,對自己身體的變化特別警覺,以至于身體功能任何微小的變動,如心跳稍快或稍慢、腹瀉等,都會引起注意,并不自覺地夸大或曲解,作為患嚴重疾病的證據。與此同時,會感到明顯的不適或嚴重不安,但與其實際的健康狀況不相符合。疑病癥患者常反復到醫院就診,迫切希望通過檢查明確診斷,并要求治療。醫生對疾病的解釋或客觀檢查結果常常不能消除患者固有的成見,他們對醫生的解釋常常毫無理由地拒絕相信,并感到失望。
疑病癥的心理障礙具有兩種表現,一為疑病感覺,常常感覺身體某部位不適,進而疑病,或過分地關注。患者的描述含糊不清,部位不恒定。但另一些患者的描述形象逼真,生動具體,自認為患有某種疾病,要求做各種檢查,要醫生同情他。盡管檢查結果正常,但自認為檢查有誤。于是患者擔心憂慮,整日惶惶不安,苦惱,焦慮。
疼痛是該病最常見的癥狀,約有23的患者有疼痛感覺,常見部位為頭部、下腰或右髂窩。這種疼痛患者描述不清,有時甚至訴全身痛,但查無實據。患者常四處求醫,輾轉于內外各科,毫無結果,最后才到心理科或精神科。軀體癥狀表現多樣而廣泛,涉及身體許多不同區域,如口內有一種特殊味道,惡心,吞咽困難,返酸,脹氣,腹痛,心悸,左側胸痛,呼吸困難,擔心血壓升高,等等。
有些患者疑有五官不正,特別是鼻子、耳朵及乳房形狀異樣,還有自訴體臭或出汗等。此病往往因一些社會心理因素所誘發,如工作壓力過重,婚姻的改變,子女的離別,朋友交往減少,孤獨,生活的穩定性受到影響,缺少安全感等。有一部分病人系醫源性的。如醫生不恰當的言語、態度和行為引起患者的多疑,或者醫生作出診斷不確切,反復令病人做某種檢查,則易造成病人產生懷疑患有某種疾病的信念。有一部分病人在軀體產生疾病之后,通過自我暗示或聯想而疑病。易感個性的人易患疑病癥,他們敏感,多疑,主觀,固執,謹小慎微,對身體過分關注,辦事追求十全十美。
治療的重點是醫生耐心細致地解釋其所懷疑疾病的不可能性,同時,采用心理學量表分析患者的個性結構,使患者有的放矢地批判、改造、塑造自己的個性。對于情緒波動較大的患者則需要給予抗焦慮、抗抑郁的藥物輔助治療。
相關文章
-
2大恐怖疑病癥排行榜在現在的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很多人可能會存在一些各種各樣的疾病,但是有些疾病,再出現以后真的是非常痛苦,但是生活中沒有
-
疑病癥如不治療會帶來哪些危害人與人之間有很大的區別,特別是體現在心理思維上有的非常感到敏感,例如在閱讀了有關醫學書記雜志后,使其在看到某種疾病介紹后
-
疑病癥的主要表現有哪些?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存在疑心戒律,使之這是很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日常有的人群在對待每件事情時都特別的感到疑心重重,而有的卻在懷
-
“路怒族”為何駕馭不了自己的情緒?現代社會,各大城市的機動車保有量越來越高,受到交通環境、社會壓力、個人性格等因素的影響,“路怒癥”在司機
-
多疑的兩大常見類型有哪些?人人都有多疑的一面,而就是這種病的出現會影響大家的心理健康,因此人們在面對這種毛病的時候更是要找到類型,只有摸清楚這些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