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真相,這種方法真的有用嗎?
親友身患重癥,瞞還是不瞞?有七成的人選擇向病人隱瞞病情;而另一個遙相呼應的調查結果是,近八成患者愿意知道自己的病情,無論多殘酷。
郭玲從來沒有這么糾結過。“肝癌已經轉移到肺,需要進行放療。”當醫生把這句響當當的話直截了當地拋給她這個獨女時,她覺得那一刻天旋地轉。
要不要告訴父親患肝癌的真相?自從去年夏天父親被確診后,這個問題一直敲打著她。“我媽一直告訴我爸,他患的是肝血管瘤。”郭玲至今還記得去年接到醫生的癌癥診斷后,她和母親是如何掩蓋驚慌和焦慮,在父親面前裝作一副沒事人似的艱難。
還好,那種隱瞞在當時是奏效的。父親積極地接受了治療,并且相信自己很快就可以康復。可如今,父親的肝癌轉移了,需要接受放療,他怎么可能不察覺?還要繼續隱瞞下去嗎?瞞下去會不會更影響治療?可是如果告訴他,他會不會承受不了?
“怎么辦?到底該不該告訴父親實情?我的頭都快炸了!”本來素有決斷的她,被這些問號捆綁得無法動彈。
為此糾結的不止郭玲一個人。
如果你到搜索引擎上打上“瞞還是不瞞”這幾個字,便會發現,原來有那么多人在糾結中迷茫——
“我是一名醫療相關行業工作者,我懂得,明確知道自己的病情比胡亂猜測或許更好。但患了腎癌的母親不懂醫,也是比較感性的人,我怕她會一時承受不住。”
“老人得了肺癌,怕老人受不了,一直隱瞞著,只說是還沒確診。同事、朋友們都說,得了癌癥最重要的是精神力量,一旦精神垮了,人就……”
苦水在網絡上吞吐著,“瞞還是不瞞”?作為一個經典的醫學倫理問題,的確會把人推入一個兩難的境地。出于“愛”的初衷,面對親人的重疾時,不少人的選擇是,一路瞞下去。
相關文章
-
什么原因會導致孩子缺乏自信心其實大家都不知道孩子的自信心,也是孩子成長對于觀點的一個部分,但是很多傳統的教育方式肯定會導致孩子的心理方面,會出現一些
-
什么原因導致孩子缺乏自信其實大家都不知道孩子的自信心,也是孩子成長對于觀點的一個部分,但是很多傳統的教育方式肯定會導致孩子的心理方面,會出現一些
-
不經意的五句話傷害孩子敏感的心是不是每個家長從來都沒有想象過自己隨便說出的話,可能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特別大的一些影響的,那么到底有哪些話會帶給一些孩子
-
親子溝通的四大誤區作為父母總是免不了有時候會責怪自己的孩子,這個時候最重要的就是將一些事情或者是將一些其他的一些分開才可以,這樣的話不管是
-
媽媽要知道的孩子成長問題我們都知道多少年是越來越多了,而且多少年也是有著孤單不適應的環境,或者是總是自以為是,感覺是特別的傲慢的,但是媽媽們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