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換位思考的人既自私又幼稚
你幾乎意識不到自己什么時候犯過這種錯誤,但你很可能經常抱怨:“我已經說得很清楚了!你怎么這么笨,就是不明白呢!”這時你很可能產生了自我透明感錯覺。
有“眼力見兒”是一種美德,總是在不經意間感動人,特別是女人。一張及時塞到手里的面巾紙;一個開車門的細節都有意想不到的加分效果。這種美德如此被高估就是因為它越來越罕見了。
更常見的是另一些糾結:該不該抱怨那個看著自己跑過來卻關上電梯門的同事?該不該責備那個第一次發郵件,卻沒有寫自我介紹的新同事?其實他們不是自私,只是缺乏經驗。
顯得不自私、善解人意不是件容易事。每一次我們試圖從別人的角度看世界時,都以自己為出發點,經驗可以幫我們走得更遠,體會到別人的感受。
當他人出現時,“我”就誕生了
剛出生的嬰兒只是一個和這個世界沒有任何聯系的生命體,他分不清什么是自己,什么是外界,心中還不存在“我”這樣一個概念。當我們漸漸感受到他人和自己的不同時,才意識到原來自己和其他人一樣,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占有這一兩米的空間而已。
社會學家喬治•赫伯特•米德曾說:當我們能夠想像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時,自我就出現了。當我們進而能夠修正自己的行為,使之符合我們所知覺到的他人的期望時,就成了社會人。成熟就是這樣一個從自我中心不斷社會化的過程。
年齡越小越不會從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不是因為人生來自私,而是因為幼兒的大腦還不具備這個能力。如果給一個3歲小孩兒講故事:梅梅和雷雷一起玩球。雷雷回家吃飯,先把球放在了門后面。在雷雷走的時候,梅梅把球裝進了沙發旁的綠盒子里。那么,雷雷回來會到哪去找球呢?作為一個6歲以上的人,你很容易就能回答出“到門后面找”,因為雷雷不知道球被轉移了。但是3歲孩子會回答“到綠盒子里找”,因為他們體會不到人與人視角的不同,認為自己知道的別人也都知道。
我就在這!你怎么看不見我?
不要以為自己比3歲小孩強多少,成年人也常常陷入一種錯覺,以為自己是透明的,別人應該知道自己的所思所想,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自我透明感錯覺”。你幾乎意識不到自己什么時候犯過這種錯誤,但你很可能經常抱怨:“我已經說得很清楚了!你怎么這么笨,就是不明白呢!”這時你很可能產生了自我透明感錯覺。
相關文章
-
什么原因會導致孩子缺乏自信心其實大家都不知道孩子的自信心,也是孩子成長對于觀點的一個部分,但是很多傳統的教育方式肯定會導致孩子的心理方面,會出現一些
-
什么原因導致孩子缺乏自信其實大家都不知道孩子的自信心,也是孩子成長對于觀點的一個部分,但是很多傳統的教育方式肯定會導致孩子的心理方面,會出現一些
-
不經意的五句話傷害孩子敏感的心是不是每個家長從來都沒有想象過自己隨便說出的話,可能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特別大的一些影響的,那么到底有哪些話會帶給一些孩子
-
親子溝通的四大誤區作為父母總是免不了有時候會責怪自己的孩子,這個時候最重要的就是將一些事情或者是將一些其他的一些分開才可以,這樣的話不管是
-
媽媽要知道的孩子成長問題我們都知道多少年是越來越多了,而且多少年也是有著孤單不適應的環境,或者是總是自以為是,感覺是特別的傲慢的,但是媽媽們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