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認知心理學的爭論
認知心理學興起以后,迅即引起巨大的反響,許多心理學家贊同這個新的心理學思潮。在西方心理學中,甚至將認知心理學的出現看作心理學的第二次“革命”(第一次“革命”是指行為主義的興起)。但也有人持否定態度,說認知心理學是新瓶裝舊酒,不過是用信息加工的新名詞來代替過去的心理學名詞而已。可是認知心理學并不只是增添新的名詞術語,而是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初期出現的這種一概否定的態度很快就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對信息加工觀點的深入的討論。
一、關于人與計算機的類比
對信息加工觀點的討論首先涉及人和計算機能否作類比的根本問題,并提出了許多批評。這些批評意見可以Norman(1981)為代表。他認為將人看作符號是不夠的,人有更多的東西,人是有生命的有機體,具有生物的基礎和深化的歷史,人還是社會生物,他與其他人、環境有著相互作用。Norman批評認知心理學將人看作純粹的智能有機體:可與他人進行邏輯對話,可以知覺、記憶和思維。照他看來,有生命的和人工的信息加工系統有其共同的結構,這部分可稱為純粹認知系統或認知系統,但有生命的系統與人式的系統不同,有生命的系統(人)需要維持其生命,從環境中取得食物,保護自身,繁衍和教育后代,這些都是通過可稱為調節系統(REgulatory System)的生物結構來實現的。調節系統是一種內穩態系統,它與認知系統相互作用,以作出對環境的解釋和維持內穩態的行動。所以,有生命的系統具有目的、愿望和動機,能選擇有趣的任務以及與目的有關的作業,可以控制心理資源的分配,適時啟動和結束有關的活動。Norman認為,認知系統是服務于調節系統的,而情緒處于這兩種系統之間,成為它們相互作用的橋梁。他甚至提出,調節系統是處于主導地位的,認知系統是調節系統對智力因素的需要不斷增長的結果,只有當認知方面達到一定的質量以后,它才有自己的獨立存在并具有自己的功能和目的。根據這些設想,Norman提出了一個以調節系統為主體的人的信息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如下:
它與通常的信息系統的結構(如圖1-1)是有很大區別的。在上圖中,信息的輸入和輸出是直接與調節系統相連的,而且調節系統的方框畫得較大,以示其主導地位。Norman表示,我們應當重新考慮人的信息加工的作用,而現有的理論的某些方面將會發生重大的變化。
在第三節里已經指出,認知心理學對心理和心理學研究采取了多水平、多層次的觀點。如果認真貫徹這個觀點,那么就可以全理地看待信息加工觀點的應用范圍和認知心理學的研究領域。蘇聯心理學家Лomob(1983)曾將心理學的研究分為4個水平或層次,認為心理學的理論大廈是由暈些層次組成的:
第一個水平:在社會關系的體系中,研究有的發展,人看作是社會系統的萬分、社會成員;研究人-社會系統所產生的一系列現象,如個性發展問題、社會情緒的動力過程、心理學氣氛等。這些主要是社會心理學的內容,與社會科學交叉。
第二水平:研究個性的結構,如需要與動機、能力與態度的動力過程、行為的結構和動力過程、調節機制等。
第三水平:研究從感覺知覺到思維情緒等心理過程。這些過程在第二個水平上,只是作為個性的因素出現;而在這個平上,則作為相對獨立的因素。心理學過去主要研究這一水平。
第四水平:研究心理過程的生理機制。這是與神經生理學、化學等學科交叉的領域。
現在無須對上述心理學研究水平的劃分作全面的評價,但仍可以看出,這種劃分與認知心理學的觀點是吻合的。應當說,認知心理學主要是有關上述第三個水平即心理過程的理論。人們不應當用這處理論來代替有關其他水平的心理學理論,或者要求它成為無所不包的理論,無論是認知心理學的支持者或反對者都應如此。如果這樣來看,那么信息加工觀點難以應用于動機、需要乃至情緒等心理現象,就不應成為否定認知心理學的論據。
二、關于加工方式
人與計算機在信息加工上,確實是有區別的,除前面已經提到的外,還可能在加工方式上有不同。認知心理學將心理過程看成是一系列連續階段的信息加工過程,即認為信息加工方式是系列的或串行的,前一個階段的加工完成以后,接著是下一個階段的加工。這種現代計算機的信息加工方式是否符合人的實際心理學活動,有些心理學家持懷疑態度。Eysenck(1984)指出,如果堅持這個系列加工方式,那么只能有刺激驅動的加工即受刺激的性質所影響的加工,而不會有概念驅動加工,即愛過去知識和經驗所影響的加工。但是現在許多心理學家一致認為,人的認知活動既包含前者,也包含后者,甚至認為這兩種加工可能是同時進行的或部分重疊的。這意味著一些加工階段可以同時起作用,即存在著平行加工方式。即使不從這兩種加工過程的角度來看,也仍然可以提出平行加工問題,如對多個項目的識別或提取,不過這里涉及的主要是同一加工階段的操作,大多具有局部的性質。平行加工方式存在的可能性是不能否定的,然而認知活動在整體上,仍可保持加工的系列性。許多實驗研究表明,沒有前一階段的加工,后一階段的加工是無法進行的。如果承認信息加工系統的能力有限,那么按照一定程序進行系列加工是可以有效地完成作業的。根據目前的情況,也許可以這樣說,人的信息加工在整體上是以系列方式進行的,但也包含平行加工,實際上則是系列加工上和平行加工的混合。即使如此,認知心理學的主要論點似乎也不會發生根本變化。
認知心理學提出了富有特色的心理學理論。它主張研究心理活動的結構和過程,因而得以成為當前占主導地位的心理學思潮。然而認知心理學只不過有30年左右的歷史,還處在發展的初期階段,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可以想見,有關一些基本原則的爭論還將繼續下去,它本身也會發生變化。從這方面來看,在信息加工系統的結構中,除目前主要研究的操作系統以外,某種類似于Norman所說的調節系統或控制系統將受到愈來愈多的重視,與此有關,人的信息加工操作的特點也將更明顯地顯露出來。同時,新一代的智能計算機的研制也會促使認知心理學發生變化,并給正在進行的這場爭論帶來有益的啟示。不管認知心理學將來是什么樣子,它現在開拓的研究心理活動內部機制的方向無疑具有歷史的意義。
一、關于人與計算機的類比
對信息加工觀點的討論首先涉及人和計算機能否作類比的根本問題,并提出了許多批評。這些批評意見可以Norman(1981)為代表。他認為將人看作符號是不夠的,人有更多的東西,人是有生命的有機體,具有生物的基礎和深化的歷史,人還是社會生物,他與其他人、環境有著相互作用。Norman批評認知心理學將人看作純粹的智能有機體:可與他人進行邏輯對話,可以知覺、記憶和思維。照他看來,有生命的和人工的信息加工系統有其共同的結構,這部分可稱為純粹認知系統或認知系統,但有生命的系統與人式的系統不同,有生命的系統(人)需要維持其生命,從環境中取得食物,保護自身,繁衍和教育后代,這些都是通過可稱為調節系統(REgulatory System)的生物結構來實現的。調節系統是一種內穩態系統,它與認知系統相互作用,以作出對環境的解釋和維持內穩態的行動。所以,有生命的系統具有目的、愿望和動機,能選擇有趣的任務以及與目的有關的作業,可以控制心理資源的分配,適時啟動和結束有關的活動。Norman認為,認知系統是服務于調節系統的,而情緒處于這兩種系統之間,成為它們相互作用的橋梁。他甚至提出,調節系統是處于主導地位的,認知系統是調節系統對智力因素的需要不斷增長的結果,只有當認知方面達到一定的質量以后,它才有自己的獨立存在并具有自己的功能和目的。根據這些設想,Norman提出了一個以調節系統為主體的人的信息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如下:
它與通常的信息系統的結構(如圖1-1)是有很大區別的。在上圖中,信息的輸入和輸出是直接與調節系統相連的,而且調節系統的方框畫得較大,以示其主導地位。Norman表示,我們應當重新考慮人的信息加工的作用,而現有的理論的某些方面將會發生重大的變化。
在第三節里已經指出,認知心理學對心理和心理學研究采取了多水平、多層次的觀點。如果認真貫徹這個觀點,那么就可以全理地看待信息加工觀點的應用范圍和認知心理學的研究領域。蘇聯心理學家Лomob(1983)曾將心理學的研究分為4個水平或層次,認為心理學的理論大廈是由暈些層次組成的:
第一個水平:在社會關系的體系中,研究有的發展,人看作是社會系統的萬分、社會成員;研究人-社會系統所產生的一系列現象,如個性發展問題、社會情緒的動力過程、心理學氣氛等。這些主要是社會心理學的內容,與社會科學交叉。
第二水平:研究個性的結構,如需要與動機、能力與態度的動力過程、行為的結構和動力過程、調節機制等。
第三水平:研究從感覺知覺到思維情緒等心理過程。這些過程在第二個水平上,只是作為個性的因素出現;而在這個平上,則作為相對獨立的因素。心理學過去主要研究這一水平。
第四水平:研究心理過程的生理機制。這是與神經生理學、化學等學科交叉的領域。
現在無須對上述心理學研究水平的劃分作全面的評價,但仍可以看出,這種劃分與認知心理學的觀點是吻合的。應當說,認知心理學主要是有關上述第三個水平即心理過程的理論。人們不應當用這處理論來代替有關其他水平的心理學理論,或者要求它成為無所不包的理論,無論是認知心理學的支持者或反對者都應如此。如果這樣來看,那么信息加工觀點難以應用于動機、需要乃至情緒等心理現象,就不應成為否定認知心理學的論據。
二、關于加工方式
人與計算機在信息加工上,確實是有區別的,除前面已經提到的外,還可能在加工方式上有不同。認知心理學將心理過程看成是一系列連續階段的信息加工過程,即認為信息加工方式是系列的或串行的,前一個階段的加工完成以后,接著是下一個階段的加工。這種現代計算機的信息加工方式是否符合人的實際心理學活動,有些心理學家持懷疑態度。Eysenck(1984)指出,如果堅持這個系列加工方式,那么只能有刺激驅動的加工即受刺激的性質所影響的加工,而不會有概念驅動加工,即愛過去知識和經驗所影響的加工。但是現在許多心理學家一致認為,人的認知活動既包含前者,也包含后者,甚至認為這兩種加工可能是同時進行的或部分重疊的。這意味著一些加工階段可以同時起作用,即存在著平行加工方式。即使不從這兩種加工過程的角度來看,也仍然可以提出平行加工問題,如對多個項目的識別或提取,不過這里涉及的主要是同一加工階段的操作,大多具有局部的性質。平行加工方式存在的可能性是不能否定的,然而認知活動在整體上,仍可保持加工的系列性。許多實驗研究表明,沒有前一階段的加工,后一階段的加工是無法進行的。如果承認信息加工系統的能力有限,那么按照一定程序進行系列加工是可以有效地完成作業的。根據目前的情況,也許可以這樣說,人的信息加工在整體上是以系列方式進行的,但也包含平行加工,實際上則是系列加工上和平行加工的混合。即使如此,認知心理學的主要論點似乎也不會發生根本變化。
認知心理學提出了富有特色的心理學理論。它主張研究心理活動的結構和過程,因而得以成為當前占主導地位的心理學思潮。然而認知心理學只不過有30年左右的歷史,還處在發展的初期階段,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可以想見,有關一些基本原則的爭論還將繼續下去,它本身也會發生變化。從這方面來看,在信息加工系統的結構中,除目前主要研究的操作系統以外,某種類似于Norman所說的調節系統或控制系統將受到愈來愈多的重視,與此有關,人的信息加工操作的特點也將更明顯地顯露出來。同時,新一代的智能計算機的研制也會促使認知心理學發生變化,并給正在進行的這場爭論帶來有益的啟示。不管認知心理學將來是什么樣子,它現在開拓的研究心理活動內部機制的方向無疑具有歷史的意義。
相關文章
-
高齡不孕女性要調節心態其實一般在生活中我們都知道很多女性年齡也是越來越大,而且如果是備孕的情況下,其實心態上面肯定也會出現一些各種各樣的問題,
-
哪些擁抱方式輕松助你進行減壓現在隨著時代不同,很多人平時的工作壓力比較大,這就需要我們通過一些方式進行及時的減壓,比如可以通過一個擁抱的方式,可以讓
-
如何引導自閉癥兒童正常交往大家肯定有聽說自閉癥疾病,使其是多發生在兒童時期很常見的心理疾病,在其發生的時候是極度表現的內向,繼而不愿過多和他人進行
-
面部哪些部位越大越好呢大家在日常對看面相是很感興趣的,使其這樣的現象大部分和心理常識是分不開的,特別是對鼻子、嘴巴、耳朵等大小的觀察,總以為這
-
5個秘訣幫助你和過去告別過去也許我們經歷過很多不好的事情,這些不好的事情可能一直困擾著我們,過去也許我們曾被傷害,不過這都不重要,我們可以通過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