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留守兒童也需要關愛
“張楊,你剛才為什么無故打同學?”“我就是這個樣子,都是你們造成的,你們都不愛我”———學生不但不承認錯誤,反而情緒激動。昨(10)日,針對搬遷企業留
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及對策研究在錦江區教師進修校附屬
小學正式開題。成都搬遷企
業城市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也隨之浮出水面。
調查:
明顯存在三大問題
近三年來,根據成都市
政府的規劃,攀成鋼集團整
體北遷,逐步遷往青白江,
但原生活區保留在原址。
前
身是成都無縫鋼管廠子弟校
的錦江區教師進修校附小便
承擔了這些職工子女的小學
教育。
根據該校調查數據顯示,目前該校就讀的1128名學生中,攀成鋼集團職工子女占了總人數的68%,這批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中一方隨企業搬遷到青白江工作,多數時間缺少父母直接監管的學生,便成為“搬遷企業留守兒童”。
從2003年開始,留在成都讀書的一些孩子們在學業、行為、心理上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問題。
學業方面———部分學生不能按時完成作業,作業質量不高;社會實踐、閱讀等需要家長參與引導的作業完成很難;學習困難不能及時得到家長幫助;作業無人監管,成績滑坡;學習自覺性低,學習習慣較差等。
行為方面———課堂紀律松懈;衛生習慣較差;放學后不按時回家,在外玩耍到很晚;迷戀游戲;長時間看電視;和同學沖突,說臟話;不懂尊重他人,行為散漫等。
心理方面———逆反心理較強;退縮冷漠;孤僻內向,不善于交流;脾氣暴躁,沖動易怒;任性,過分淘氣等。
警惕:
他們面臨更多誘惑
“這些兒童和農村的留守兒童相比,他們面臨的環境遠不如農村淳樸,因為城市環境里存在很多誘惑,比如網吧和各種游戲廳等,孩子自控能力差,很容易沉迷其中。雖然城市孩子生活條件相對于農村孩子要好些,卻往往更加脆弱,對情感需求更強烈。”錦江區教師進修校附小教導處張老師長期從事孩子的心理研究。
她說,留守兒童的親子教育確實容易導致家庭教育環境的惡化,而家庭教育環境的惡化是形成留守兒童不良人格特點的重要原因。
對策:
在學校營造家的氛圍
彩虹之家、螞蟻之家……這些好聽的名字便是學生自己給所在中隊取的名字,“通過在班上營造家的氛圍,并展開各種活動,讓學生在集體中發展健康的興趣愛好,提高自控能力”。學校還開展了“互助型”心理援助,學生可以自己找朋友,組成“互助成長小組”。
錦江區教師進修校附小校長黃彬說,由于在這方面并沒有先例,他們也是在探索中:“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況下,我們只想通過這些細小的活動讓孩子健康成長,解除家長的后顧之憂”。他們希望,兩年后,會有一套針對搬遷企業城市留守兒童教育的完善體系出臺。
案例點擊
我覺得自己很沒用
左青林的父母都在青白江,父母走后,他就和外婆一起生活。
“剛開始我還覺得挺好的,因為我沒人管了,但沒過多久,我就覺得身邊好像缺少了什么,成績一落千丈,同學們都笑我。”他說,每當別人嘲笑自己時,他就覺得自己很沒用,自卑心理隨之而來,他好希望父母能多陪陪自己,管住自己不要整天玩。好在他對父母的情況越來越理解,沒有讓父母多操心,自己也變得更加自立。
所有人都不愛我
張楊是六年級的學生,讀書之前,他和母親生活在一起。上學后,他開始在奶奶和外婆家輪流生活,因為生活上的瑣事,奶奶和外婆經常出現一些爭吵,張楊從此在兩者之間被當作皮球一樣踢來踢去。在張楊的心里,他感到所有人都不愛他。從三年級開始,母親隨工廠到了清白江。從此,張楊的行為更是讓老師和家長頭痛,經常無緣無故打同學,喜歡惹事生非,無論誰批評他,張楊都會情緒激動,攻擊性極強。早報記者關義霞攝影趙霞
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及對策研究在錦江區教師進修校附屬
小學正式開題。成都搬遷企
業城市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也隨之浮出水面。
調查:
明顯存在三大問題
近三年來,根據成都市
政府的規劃,攀成鋼集團整
體北遷,逐步遷往青白江,
但原生活區保留在原址。
前
身是成都無縫鋼管廠子弟校
的錦江區教師進修校附小便
承擔了這些職工子女的小學
教育。
根據該校調查數據顯示,目前該校就讀的1128名學生中,攀成鋼集團職工子女占了總人數的68%,這批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中一方隨企業搬遷到青白江工作,多數時間缺少父母直接監管的學生,便成為“搬遷企業留守兒童”。
從2003年開始,留在成都讀書的一些孩子們在學業、行為、心理上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問題。
學業方面———部分學生不能按時完成作業,作業質量不高;社會實踐、閱讀等需要家長參與引導的作業完成很難;學習困難不能及時得到家長幫助;作業無人監管,成績滑坡;學習自覺性低,學習習慣較差等。
行為方面———課堂紀律松懈;衛生習慣較差;放學后不按時回家,在外玩耍到很晚;迷戀游戲;長時間看電視;和同學沖突,說臟話;不懂尊重他人,行為散漫等。
心理方面———逆反心理較強;退縮冷漠;孤僻內向,不善于交流;脾氣暴躁,沖動易怒;任性,過分淘氣等。
警惕:
他們面臨更多誘惑
“這些兒童和農村的留守兒童相比,他們面臨的環境遠不如農村淳樸,因為城市環境里存在很多誘惑,比如網吧和各種游戲廳等,孩子自控能力差,很容易沉迷其中。雖然城市孩子生活條件相對于農村孩子要好些,卻往往更加脆弱,對情感需求更強烈。”錦江區教師進修校附小教導處張老師長期從事孩子的心理研究。
她說,留守兒童的親子教育確實容易導致家庭教育環境的惡化,而家庭教育環境的惡化是形成留守兒童不良人格特點的重要原因。
對策:
在學校營造家的氛圍
彩虹之家、螞蟻之家……這些好聽的名字便是學生自己給所在中隊取的名字,“通過在班上營造家的氛圍,并展開各種活動,讓學生在集體中發展健康的興趣愛好,提高自控能力”。學校還開展了“互助型”心理援助,學生可以自己找朋友,組成“互助成長小組”。
錦江區教師進修校附小校長黃彬說,由于在這方面并沒有先例,他們也是在探索中:“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況下,我們只想通過這些細小的活動讓孩子健康成長,解除家長的后顧之憂”。他們希望,兩年后,會有一套針對搬遷企業城市留守兒童教育的完善體系出臺。
案例點擊
我覺得自己很沒用
左青林的父母都在青白江,父母走后,他就和外婆一起生活。
“剛開始我還覺得挺好的,因為我沒人管了,但沒過多久,我就覺得身邊好像缺少了什么,成績一落千丈,同學們都笑我。”他說,每當別人嘲笑自己時,他就覺得自己很沒用,自卑心理隨之而來,他好希望父母能多陪陪自己,管住自己不要整天玩。好在他對父母的情況越來越理解,沒有讓父母多操心,自己也變得更加自立。
所有人都不愛我
張楊是六年級的學生,讀書之前,他和母親生活在一起。上學后,他開始在奶奶和外婆家輪流生活,因為生活上的瑣事,奶奶和外婆經常出現一些爭吵,張楊從此在兩者之間被當作皮球一樣踢來踢去。在張楊的心里,他感到所有人都不愛他。從三年級開始,母親隨工廠到了清白江。從此,張楊的行為更是讓老師和家長頭痛,經常無緣無故打同學,喜歡惹事生非,無論誰批評他,張楊都會情緒激動,攻擊性極強。早報記者關義霞攝影趙霞
相關文章
-
高齡不孕女性要調節心態其實一般在生活中我們都知道很多女性年齡也是越來越大,而且如果是備孕的情況下,其實心態上面肯定也會出現一些各種各樣的問題,
-
哪些擁抱方式輕松助你進行減壓現在隨著時代不同,很多人平時的工作壓力比較大,這就需要我們通過一些方式進行及時的減壓,比如可以通過一個擁抱的方式,可以讓
-
如何引導自閉癥兒童正常交往大家肯定有聽說自閉癥疾病,使其是多發生在兒童時期很常見的心理疾病,在其發生的時候是極度表現的內向,繼而不愿過多和他人進行
-
面部哪些部位越大越好呢大家在日常對看面相是很感興趣的,使其這樣的現象大部分和心理常識是分不開的,特別是對鼻子、嘴巴、耳朵等大小的觀察,總以為這
-
5個秘訣幫助你和過去告別過去也許我們經歷過很多不好的事情,這些不好的事情可能一直困擾著我們,過去也許我們曾被傷害,不過這都不重要,我們可以通過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