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如何進行心理干預
哀莫大于心死,對于在青海玉樹地震中親歷了房屋的倒塌、親人的生離死別的人來說,這句話的意義顯得尤為深刻。經歷地震而有幸生存下來的人們,很難擺脫心中的恐懼,除了物質的救助,他們更需要心靈的安慰。
如何幫助災區人民盡快地舒解地震帶來的悲痛,勇敢地面對未來的日子并重新建起心靈的家園,這正是“心理危機干預”所面臨的重要任務。那么,心理危機干預究竟有何意義?我們又應該怎樣開展對災區人民的“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呢?
心理干預的重點對象是受災人群
蕭伯納有句名言:讓你疲憊的不是連綿不斷的群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砂子。實際上,心理干預就是在幫助人們找到這粒砂子。此時,這粒砂子就是我們經歷了災難后的心理障礙。
比如:美國“9·11”事件之后,也是馬上就對經歷災難的大多數公眾進行“心理干預”,盡管如此,“9·11”在部分公眾心里的創傷還是沒有愈合,災難之于人的心靈創傷之大可想而知。從這個意義上說,災難的救助應該包括心理救助這一項。當然并不獨“9·11”,2003年SARS時期,我作為最早進入SARS病房的第一批心理專家,對醫護人員和病人進行的心理干預,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他們對SARS的恐懼心理。
如果在地震災難發生后出現繼發的或后續的應激事件(所謂應激是機體在各種內外環境因素刺激下,出現的非特異性全身反應。應激反應指所有對生物系統導致損耗的非特異性生理、心理反應的總和),如不間斷的高強度余震、幸存者不能及時住在避難所中、后續物質和生活援助不能及時到位、緊急心理救援策略沒有實施等,這些后續的應激源有可能加劇幸存者的心理病理,以至出現各種嚴重的精神病理癥狀。它們包括各種不同程度的抑郁、焦慮、自殺、急性應激障礙(ASD)和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許多受害者還會出現酒精和藥物依賴以及人格障礙。
所以,地震后早期的緊急物資救援、緊急軀體醫療救援和緊急心理救援,可以使后續的應激盡可能減小到最低,從而在可控制因素上減輕幸存者急性和慢性心理病理應激反應程度,降低遠期嚴重精神障礙的發生率。
-
高齡不孕女性要調節心態其實一般在生活中我們都知道很多女性年齡也是越來越大,而且如果是備孕的情況下,其實心態上面肯定也會出現一些各種各樣的問題,
-
哪些擁抱方式輕松助你進行減壓現在隨著時代不同,很多人平時的工作壓力比較大,這就需要我們通過一些方式進行及時的減壓,比如可以通過一個擁抱的方式,可以讓
-
如何引導自閉癥兒童正常交往大家肯定有聽說自閉癥疾病,使其是多發生在兒童時期很常見的心理疾病,在其發生的時候是極度表現的內向,繼而不愿過多和他人進行
-
面部哪些部位越大越好呢大家在日常對看面相是很感興趣的,使其這樣的現象大部分和心理常識是分不開的,特別是對鼻子、嘴巴、耳朵等大小的觀察,總以為這
-
5個秘訣幫助你和過去告別過去也許我們經歷過很多不好的事情,這些不好的事情可能一直困擾著我們,過去也許我們曾被傷害,不過這都不重要,我們可以通過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