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行為學派的分類技巧
認知行為學派的范圍十分的廣泛,涉及的知識和領域十分的復雜。認知行為學派不僅有認識,還有行為,更甚至是情緒,下面就是一些常用的技巧來做的區分。
1、認知技巧辯駁非理性想法
①要當事人檢視自己的觀點與“自我陳述”下產生的一些非理性想法,以舉證批駁的幽默方式與當事人作對話,并且重新以合理的陳述來取代。例如:“糟糕!我忘了去接我姐姐,我死定了!”咨詢師反應:“告訴我,沒去接你姐姐之后,你是怎么死的?還是你姐姐會在那兒呆呆站到你死?”
②記錄自己的內心對話請當事人記錄自己的內心對話(非理性與其他可以替代的自我陳述),檢視自己在行為之時,會不由自主告訴自己什么?有哪些非理性的想法?可以替代的理性想法又為何?甚至檢視白己說的話隱藏著可能的非理性想法又如何?可以藉由教導當事人的方式,先明白所謂的理性與非理性想法是什么?又有哪些可以替代、可行的其他想法?比如前例中,當事人對自己的陳述可以改為:“我沒去接姐姐回來,會造成姐姐的不方便,這是我沒有遵守我的承諾,也提醒我自己下回若有類似事件發生,要注意時間與自己能力的配合,而且我得跟姐姐說抱歉。”我們常在許多行為發生之后,自己心里會自然浮現一些想法,這些有可能是非理性的,可以檢視一下,例如:“我竟然把飯燒焦了!我真笨!”說話的人如果是家庭主婦,那么這句陳述的后面可能是:“連飯都燒不好,怎么配做一個家庭主婦?”或是:“既然身為一個家庭主婦,不能把飯煮好,是我最大的羞辱!”同樣的,沒能考100分就認為自己是個失敗者,背后的可能陳述是什么呢?可不可以也試著其他的“可行說法”(alternative statements)?
③改變語言包括使用“停止思考”(thoughtstopping)或一些阻斷非理性思考的方式,把當事人的負向說法轉變成樂觀正向的陳述(reframing),把“必須”、“一定”轉成“較喜歡”或其他可能的陳述(presentationalternative choices),例如:“我非考100分不可!不然我就是個失敗者!”改變成:“能考個滿分當然很好,但是也有一些情況不是我能全然掌控的。我很喜歡100分,不是我非得要100分,而且不考滿分并不表示我就是個失敗者。”
④為當事人提供問題解決方式與技巧包括把抽象的想法轉為具體、可以理解的故事或比方來呈現,尤其是教導當事人所謂的理性與非理性想法的區別時。曾經有一次,當事人道:“我已經失敗這么多次了,不可能起死回生。”咨詢師說:“可不可以請你把我的筆撿起來?”接過當事人遞過來的筆時,咨詢師道:“謝謝你,你有能力撿起筆,幫了我這個忙,相信你一定還有其他更大的能力,說說看。”接著就由當事人口述,把他的能力一一列出來,也寫下來,然后由這里開始。Young與Beck(1982)把認知技巧分為四個過程:引出自動化思考、測試自動化思考、認定非適應行為背后的可能假設、以及分析這些假設的有效性(validity)。使用的認知方法有:“演繹詰問法”(inductive questioning)、角色扮演、想象法、檢視情緒等。
-
高齡不孕女性要調節心態其實一般在生活中我們都知道很多女性年齡也是越來越大,而且如果是備孕的情況下,其實心態上面肯定也會出現一些各種各樣的問題,
-
哪些擁抱方式輕松助你進行減壓現在隨著時代不同,很多人平時的工作壓力比較大,這就需要我們通過一些方式進行及時的減壓,比如可以通過一個擁抱的方式,可以讓
-
如何引導自閉癥兒童正常交往大家肯定有聽說自閉癥疾病,使其是多發生在兒童時期很常見的心理疾病,在其發生的時候是極度表現的內向,繼而不愿過多和他人進行
-
面部哪些部位越大越好呢大家在日常對看面相是很感興趣的,使其這樣的現象大部分和心理常識是分不開的,特別是對鼻子、嘴巴、耳朵等大小的觀察,總以為這
-
5個秘訣幫助你和過去告別過去也許我們經歷過很多不好的事情,這些不好的事情可能一直困擾著我們,過去也許我們曾被傷害,不過這都不重要,我們可以通過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