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田療法和順其自然
日 中尾弘之 著
路英智 譯
森田療法、森田神經質癥和順其自然
神經質癥患者要擺脫疾病的痛苦,必須順其自然,這是森田心理療法的真諦。那么,為什么必須順其自然呢?難道此外就沒有什么辦法嗎?類似這樣的疑問不斷有所耳聞。其回答是肯定的,即除此之外別無良策。本文,擬從行為學理論觀點對
此加以說明。首先就何謂森田療法及森田神經質癥做以概略介紹,其后從其行為學角度加以論述。
一、森田療法的說明
1、森田療法
為日本森田正馬先生( 1874-1938)創始的治療神經衰弱和強迫觀念的精神療法。森田先生將神經衰弱和強迫觀念這兩種疾患稱為神經質。其類型包括普通神經質(印所謂神經衰弱)、強迫觀念(恐怖癥)以及發作性神經癥(焦慮神經癥)三種形式。森田先生治療這兩種疾患的精神療法后來被稱之為森田療法,其學說稱做森田學說或森田理論。
1920年前后發表過的森田神經質癥學說,即使在森田先生仙逝后也大致如初,以至師傳至今。從這一點看,森田學說和森田療法在理論和技法上,與已多歧發展著的精神分析和行為療法顯著不同。此外,森田學說和森田療法與精神分析和行為療法相比有幾個不同的特點。一是森田學說的內容及其簡明易懂,幾乎沒有需要特殊解釋的學術用語,因而可以直接向患者說明,而且能夠使其得以充分理解。在治療上對出現癥狀以前的、過去的情況采取不問態度,對現在的癥狀也不必詳細訴說,即所謂“不問“療法二是在治療的實施中,除了絕對臥床期外也別無特殊的形式,只是要求患者做日常生活的實踐。再就是,森田學說與禪的關系密切,在道理上需要得到徹悟,從而使表面上似乎簡單,而內奧卻極深的人生觀得到正確地樹立。這個特點是精神分析和行為療法所沒有的。另外,森田療法這種以創造者的名字而命名的精神療法,在精神醫學中也極為少見,這也是特征之一。而且這個特點確實體現了森田療法專家們對森田先生所持有的敬佩態度。以及把森田學說作為祖傳秘方而珍惜的真誠厚意。這件真誠感和尊敬心,在接受治療過的患者來看也較明顯。這些患者在自己得到治療后又主動向其他因神經癥而苦惱的人們伸出援助之手。這也是在精神分析和行為療法中從來不見過的。
一、森田療法的說明
2、神經質癥
森田先生對屬于氣質和性格的神經質與基于此二者發展而成的神經癥不加以區別地統稱為神經質。我倒贊同高良先生的觀點,將二者加以區別。即將屬于氣質和性格的表現稱為神經質,而將發展成為神經癥后的狀態稱為神經質癥。但
有時癥狀介于兩者之間難以截然分開。在這種情況下,苦其本人的苦惱日益增加以致使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時,就可以認為應歸屬于已超除了神經質界限的神經癥的范疇,所以理應稱為神經質癥。
神經質癥的發生是由于對自己的身體狀態、精神狀態、人際關系或自己的行為過分地注意,并以其偶然的變化為契機性體驗而逐漸發病的。這種契機性體驗,有的是人們通常即有的、有的是病態性癥狀。但其多數還是日常生活中無論誰都曾遇到過的體驗。比如心感到難受啦,因回憶吃力而認為腦功能減退啦,在眾人面前講話時感到緊張啦,等等。這種以致使后來發展為神經質癥的契機性體驗被稱做疑病性素質。一般說來,正常人對日常生活中經歷過的體驗是留不下痕跡的。為什么這樣的體驗在某些人卻會引起神經質癥呢?是因為這些人對體驗的接受方法、認識、解釋和判斷上與眾入完全不同之故。而帶來這種不同的正是這些人所具有的特定的氣質和性格。這就
是將其稱為神經質的緣由。由于是神經質,所以即使對正常人的體驗也會做出特別的解釋。
神經質的精神性基調(疑病性素質)也稱疑病性傾向,是神經質癥發房的素質、前提條件和必要條件。神經質的人性格內向、內省力強、對自己身體的、精神的、人際關系或行為方面的不快、異常和變化過細地注意、在意、拘泥和執拗。有的人生來一直是神經質性格有的卻是一過性的狀態。比如當身體有某些不適時,馬上就把注意力轉向自身,即使細微的變化也嚴加注意,這即可以稱做-過性神經質狀態。也有的是因出現某種身體病,而使平常被掩蓋了的神經質暴露出來。
神經質者對某種偶然發生的現象過分注意并固定于此,使自己的精神感覺更加鮮明化,這就是森田所說的精神交互作用。換言之,所謂精神交互作用就是當人什對某種感覺加以注意的話,這種感覺就會變的敏感化,而敏感化了的感覺又進一步使注意力固著于此。這樣,感覺和注意雙方交互作用,結果使這種感覺的敏銳成度日益增強。神經質者的意識中,這種精神過程占居了大部分,因而容易將某種感覺對象判斷為病態癥狀或疾病。這就是疑病性判斷,因而便產生焦慮、惴測和擔憂。為此,將這些統稱為焦慮狀態。基于神經質癥者焦慮表現程度的不同,將神經質分為三種類型:
1)神經質癥的類型
(1)普通神經質
這是發生機理比較單純的一種類型。是由于執著性的疑病所產生的。頭重頭痛、朦朧感、目眩、耳鳴、惡心、暖氣、疲勞等,經常覺察到這些癥狀并對此過分注意。因此,出現持續性的焦慮。
(2)發作性神經癥(焦慮性神經癥)
上述普通神經質,只是單純焦慮狀態的持續。而焦慮性神經癥卻是對焦慮不安這種狀態的焦慮。因此,焦慮更加重,并由此而產生心悸、頭暈目眩、呼吸困難、胸部壓迫感、手足發冷、震顫、焦慮不安。這些癥狀發作性的出現,而且患者對這些癥狀產生預期性焦慮。其結果是,神經質癥者恐懼焦慮,也叫做焦慮者喊焦慮這種類型。
(3)強迫觀念
強迫觀念是對焦慮狀態精神性的加工,所以比焦慮更加復雜。高良認為,強邊觀念的產生是對某種情況下普通人誰也會發生的心理或生理性的現象疑病性地認為是某種病態癥狀,認為對自己的生命極為不利,因而焦慮不安,其發生機理與上述普通神經質和焦慮性神經癥相同。并且思考試圖堅決擺脫掉這種狀態。其中,有的對自己的行為結果不相信而出現強迫性確化;有的對自己行為的本身不相信而出現強迫性洗手、上鎖、入浴等等.有的是在觀念中對行為的檢查確認。不論哪種類型,都對自己的行為產生著嚴重的影響。
恐怖癥的發病,在森田學說看來是與強迫觀念一致的。恐怖的類型中以對人恐怖為多.這是由于相信別人而貶視自己所引起的,并因此而苦惱,極力避開與別人接觸。這種現象的背景是神經質者的人際關系緊張并且對自己的心理狀態和行為過分的檢點。其結果是臉紅、表情強直、聲音或身體震顫等等。也有的害怕別人的視線,害怕自己體臭。此外還有害怕尖銳物品的尖銳恐怖、害怕患了某種不治之癥的疾病恐怖,等等.
2)神經質癥的形成
以上敘述了神經質癥者的幾個心理特點。在這些特點中,一部分是神經質的氣質本身,另一部分是由于價值觀的偏倚所產生的。這些特點在神經質癥的發生、維持和加工形成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以下舉例說明。
(精神交互作用)
已如上述,森田認為這種心理過程是感覺和注意的交互作用所產生的,其結果是感覺的日益敏感化。如果將注意集中于某種對象,這種印象就會更加明確,這是普通的道理。但若進而將注意集中于這種已被注意過的對象并加以疑病性地判斷和產生預期性焦慮,就會成為癥狀發生的誘因并往往使癥狀逐漸固定下來。因為預期性焦慮情緒的發生,使得自己出現身臨其境的異常感覺;這是高良先生的觀點。
(精神沖突)
所謂精神沖突,是指在現實狀態與自己想像的狀態(理應如此)相矛盾,并想極力克服這種矛盾狀態時所產生的精神上的對立沖突狀態。
(生的欲望)
所謂生的欲望,籠統地說就是不想生病、不想死的生存欲望。但廣意地講并不只如此,還包括社會生活中的個人發展向上、追求名譽地位的向往、對金錢的價值觀等等,有的是自己想務必知道的、想做的、想成功的、追求人生價值的。其內容分別因個人的心理成熟情況、所居住所工作的社會環境情況而異。
關于個人的欲望內容,可參考 Maslow的5級欲望 學說。根據此理論,欲望主要分為與生存直接相關的生理欲望;回避恐怖和痛苦、向往健康的安全欲望;追求所屬、愛情的欲望;要求受人尊敬、重視名譽的欲望;以及追求自我實現的欲望。低一級的欲望得到滿足后就會進一步追求高一級的欲望。
與社會欲望有關的研究是松本氏的4等級社會欲望學說。首先是與生存有關的安全性欲望,其次是與他人無差別的生活欲望。這兩者滿足后便是對生活的質的要求,追求生活的舒適和便利的欲望,這一項得到滿足后即是追求自我實現、人生價值的欲望。隨著欲望等級的增加,追求變得多樣化。所以說在較成熟的社會環境中價值觀也就多樣化.縱觀戰后經濟迅速發展的日本社會的變化和經濟發展各階段中其它各國的社會現狀,對社會性欲望學說的理解就會更加明確.這樣看來,個人的、社會的欲望似乎因欲絕不同發展階段而異。但無論哪方,都希望實現其追求,為獲得更高級的人生欲望而努力。而作為這些努力的能量源泉的,便是生的欲望。
(自我中心的態度】
如前所述,人生的欲望由低到高5級組成,而且不斷追求更高的欲望是人的本性。而神經質者的欲望卻停留在僅僅擔心自己的心身狀態的變化上。即使在人際關系上,也始終采取狹隘的、主觀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態度。內向性的心理狀態是助長這種態度的因素。這種自我中心的生活態度妨礙著對客觀現實的承認和理解。
(自我暗示和主觀的虛構性)
這是在上述精神交互作用過程中所見到的心理作用。即是,對自己的心身變化疑病性地加以判斷,把其認為是異常或病態,從而產生焦慮不安。以這種焦慮不安的態度進一步關注這些異常或病態變化時,就會對先入為主的判斷起到暗示作用,從而對其變化做出趁出實際的擴大化的估計和結論。這又可稱做癥狀的主觀虛構性。然而,神經質癥者已經將這種與客觀事實不相符的癥狀認為是事實。如果一旦指出這是脫離客觀的主觀臆斷時,便會招惹其極大的不滿情緒.
(適應性焦慮=防御的單純化)
入,為了更好的生活必須適應各種各樣的情況.但如果對現在的情況不能充分適應時便會產生焦慮情緒,這叫做適應性焦慮。在正常人,這種焦慮的對象較多,但神經質者往往把這眾多焦慮對象籠為一體,并極力地排除掉。這是防御機制作用的結果,亦叫做防御的單純化。說起來,充當了焦慮的“犧牲品”(scapegoat).神經質癥便是以此為核心癥狀而發展的。
(完善主義的態度、主觀的理想化的態匠)
入們不論誰,對自己的身體、精神、人際關系狀況等等都想求得一種良好的狀態。但神經質者對這種狀態的良好的程度有一種必須如此的、極其主觀的理想化的要求。然而,神經質者完善欲強,因而對自己理想化狀況的追求經常產生焦慮、自信心缺乏和劣等感。
另外,神經質者的心理傾向往往具有內向性和自我內省性,因此常將自己的身體狀況和人際關系等作為內省的對象。在這一點上,內省性的態度可以認為是理性的。那么,進一步看,如果認為這種理性的態度甚至比其感情占居的位置還重要的話,就叫做主觀主義了。而神經質者問題就在于此。他們靠理性解決與自身有關的一切問題,甚至連感情也不例外。由理性來壓抑感情,這正是神經質癥者心理準備上的錯誤。
一、森田療法的說明
3、森田療法的要點
神經質癥有三種類型,但其治療方針有兩點是共同的.這是森田療法的基本理論。一是順其自然。所謂順其自然就是對焦慮不安的情緒和自己感覺到的癥狀,不要試圖打消它,或是極力擺脫其束縛啦,要重視它啦,等等。心理上應這
樣想,既然已發生,就任它發生罷了,不就是如此嗎。這就是直率地承認事實的順其自然,或稱事實唯真等。在治療上,要尤其重視指導患者形成這樣的心理狀態。但僅此還不充分。還應將順其自然的態度與患者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讓其貫穿到目的本位的生活中去。這即是第二點。所謂目的本位的生活,就是使其放棄總是被情緒所糾纏的情緒本位的生活態度,對于不合自己要求的情緒,就讓它保持原狀放置起來。心情好也罷不好也罷。不
去管它,只是將注意集中到自己應該做的日常生活中去。
森田療法,如上所述的順其自然和目的本位的兩條治療方針是共同的,但在不同的類型還可以加一些不同的治療方針。下面將阿部氏的提案簡要作一介紹。
(普遍神經質)
這種類型的發病是單純的執著的疑病性心理所引起的,故容易治療。治療者對神經質癥者關于癥狀的主訴權力采取不理睬的態度。這種不問癥狀的對處方法,是森田療法所具有的治療特色之一。對癥狀如何,一概不問,只重視其發揮身體能動性的作業活動。
(焦慮神經癥)
首先對患者主訴的軀體癥狀做相應的檢查,排除其器質性疾患。其后,對其癥狀的本質加以說明,使其做到大致的理解。其次,告訴患者即使焦慮發作或處于預期性焦慮狀態,也要容耐和忍受下來,并逐漸增加日常生活行為的指導。
(強迫觀念)
對人恐怖的神經質患者,總執拗地認為他人對自己有不好的看法,其實這是自己對他人的感情的一種主觀的臆測。這一點已經反復指出過.他人所關心的事情與自己聯系是不大的,而且也不一定集中于自己如果理解這一點,就會逐步知曉自己的擔心和恐怖只不過是由于自己對他人不信任和自信心缺乏所產生的,是對他人的曲解。因此,神經癥性的關系念頭就會得以解消。對人恐怖者,總希望他人與自己有一個相互信賴的良好的人際關系,但在現實中對他人對自己的評價過分敏感,故變得對他人不信任。基于這一點,在治療上使患者樹立對他人的信任感,并附之于日常生活實踐是最關鍵的措施。通過和他人的接近和直接交談就會明白,自己的擔憂和焦慮無根無據,純屬無虛有。以上是對神經質癥的一般性說明。下面,從行為理論的角度對森田療法做以說明。
二、森田療法的行為醫學觀點的說明
在從行為醫學觀點說明森田療法之前,首先就對行為的認識談一下我的觀點。
1、何為行為
1)情報和反應
人們在不斷地接受情報和對此做出反應。但并不是對所有的情報都做出反應。只是對于可以做出
反應的情報,也即是說對適合本人的情報做出反應。這就如同感覺情報和感覺感受器之間的關系。人的認識,也有著類似這種感覺器的功能。
這種適合本人的情報,有的來自外界,有的來自體內。但無論來自哪方的情報都要經過與記憶相對照和解釋后,進一步接受認識處理。
這種接受處理的情報,引起以下過程的反應。這種反應有兩方面。一是,人由情報而引起的反應,又叫被動性反應。這是反應的情感性側面。二是,與情感有表里一體化的反應,即是由產生行為的原動力所引起的主動性反應。這是反應的意志性側面。這種反
應由于意味著產生行為的動力,所以可以稱做動因。
如上所述,適當的情報使人們產生情感和意志反應,即動因.來自體內、外的適當情報無一例外的都能產生這種動因。那么,這種動因勢必要使原有的心理狀態發生變化,即使平衡狀態發生偏倚。所以為使心理狀態返回到原有的平衡狀態,就必須做出適當的行為反應。這時,究竟應做出哪種行為反應即是每個人持有的選擇行為的基準,也即價值觀問題.這種反應并不一定全是外顯性的,即能夠見到的行為反應.也有的是潛在性的,即內在觀念的反應。但無論哪種行為反應,其結果都是使人的心理返回到原有的平衡狀態并保持其心理平衡狀態的穩定性。
2)氣質與情感、性格與意志、價值觀
由情報引起情感反應的過程和緊接產生的意志行為過程。可以試從氣質和性格的觀點作一探討。
對氣質和性格,再加上人格,三者有著什么樣的區別之問題,有著各種各樣的解釋。而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奧爾博特的觀點。該氏認為氣質與個人具有的情感的特殊性現象有關。個人情感的特征如對刺激的感受性,平時對刺激產生反應的速度、強度、情感的穩定性以及情感動搖及態度的特異性等等。這些個人特有的心理現象的產生多基于個人的身體素質,因此其起源大部分與遺傳有關。所以可以說,氣質是與適當情報引起情感反應過程有關的心理現象。
另外,關于性格有著更多的解釋。但將性格與氣質作區別時不外乎認為性格是表示人的意志的行為特征的心理觀。又因為,人所產生的行為多是經過選擇的,而且這種行為的選擇又是基于自己素有的價值觀。所以說,人的性格的特征與其所具有的價值觀有關。
價值觀和動因有時難以區別。比如,人的躲避直接危害因子的最基本的生物性反應,與同時產生的決定行為的價值觀。這時可以說這種精神作用的性質具有二重性,即行為的原動力的動力和行為選擇的價值觀。這種情況下的價值觀的形成是人的先天性因素的結果。然而除此之外的大多數價值觀的形成是與社會文化背景、生活環境、教育情況等后天性因素有關。
將以上所述的氣質和性格合為一體稱為人格。如果從先天性還是后天性的觀點來看待人格的形成的活,可以這樣說:具有個人特征性的產生情感的氣質的形成與先天有關;具有個人特征性的產生行為性格的形成與后天有關。
3)逆行性影響
在情報的處理過程中,前面的處理過程還受到其后面的處理過程的逆行性影響。譬如,在認識的方法上受著情感色彩的影響,這些情感色彩因人而異;適當的情報的選擇又受到價值觀的影響。
動因,一般地說屬于生物最基本的心理過程,與此相比,價值觀則屬于派生的高層次的過程,動因受著來自價值觀的抑制作用的影響。另外,動因受行為結果的影響,或是消除,或是保留。
價值觀受著后續過程行為結果的影響。比如是滿足還是不滿足,是報酬還是懲罰等,價值觀由此結果的不同或受到強化,或因此而改變。
4)矛盾(糾葛、沖突)
情報的處理過程并不一定是毫無阻礙順利進行的。有時在各過程中或不同過程之中,出現互為對立的精神作用,這些對立雙方之間產生沖突。因而妨礙情報的順利處理或使其傳遞停滯。這些沖突中,有的是認識和認識間發生的認識的沖突。動因和動因問發生的動因的糾葛,價值觀和價值觀間發生的價值觀的沖突。有的是動因和價值觀問的、動因和價值觀的沖突。后面還要敘述,與神經質癥發生有關的沖突主要是價值觀的沖突,以及動因和價值觀的沖突。
以上,是行為產生的主要因的種類及其機能的概括。基于這些觀點,以下對森田神經質癥和森田療法加以說明。
二、森田療法的行為醫學觀點的說明
2、神經質癥的構成部分
1)神經質氣質、神經質性格、神經質人格
從前述的定義,對所謂神經質的用語做一下整理。一般將神經質、疑病性氣質、疑病性性格作為同義語使用,但如上所述,神經質包
括氣質和性格兩重意義,所以我建議,分別稱為神經質氣質、神經質性格和包含二者的神經質人格。這樣以來,其內容就更加明確.另外,神經質一詞還作為病型中普通神經質一種類型而使用,所以如果不將其各自的含義加以區別的話,往往會造成混亂。
以下談一下神經質的形成。在森田學說中。關于神經質的形成究竟是先天性的,還是后天性的問題講的不太清楚。如果如上所述,將神經質即神經質人格的氣質部分和性格部分分開來看,回答是比較明確了,就是說,神經質氣質是先天性,神經質性格是后天性形成的.從這個觀點看,神經質的氣質的部分是不容易改變的,而神經質性格的部分則可以改變。這是理解森田療法的關鍵。
2)神經質氣質和疑病性體驗的認識
對神經質者來說,適合性的情報是什么呢?這是必須從神經質氣質來考慮的問題.這是因為,究竟選擇性地對哪些種類和范圍的情報做出反應,是由神經質氣質的特性所決定的。
這種氣質者,平時對自身的狀態、人際關系非常在意,對與此有關的情報十分敏感。這些,在神經質者被稱為疑病性體驗,已如前述。但這并不是神經質者特有的東西,是日常生活中誰也遇到過的常見的體驗。在正常人,對這些情報根本不在意,或者稍加注意但不往心里去.即使有些擔心,其擔心的程度也是一般化而且持續不了多久。然而神經質者具有自我貶值的負好評價的傾向;這不僅限制了自己的認識態度、情報收集的種類和范圍,而且往往使其對這種情報做出過敏性的、夸大性的判斷。這亦是疑病性判斷。對這種判斷的焦慮性態度的產生是神經質者平素具有的焦慮情感影響的結果。
神經質氣質考,不僅對現實的情報有過敏的、過剩的反應,而且當這些情報去除后仍然殘留在自己的意識中,對這些殘留痕跡仍然像對現實情報那樣過敏性反應。而且對自己想象中的印象同樣產生過敏性反應。
這樣以來,神經質者經常對自己做出身體不健康、精神不健全的判斷,對人際關系也缺乏自信心,或對自己的行為不確信等,不健康惑總難以消失。這種疑病性判斷,使其注意力集中于這些體驗,因而使其體驗敏銳化,進而對其敏銳化的感覺更加注意,招致了注意和感覺敏銳化的循環。這就是精神交互作用。
3)動因
本來,神經質者的精神作用中,產生焦慮的閾值較低,所以即使很小的緣由也會引起焦慮狀態,這就是預期性焦點狀態。而疑病性判斷的結果作用于疑病性體驗又會使這種焦慮狀態加重。這種焦慮心理,又反作用于認識的態度,使其引起焦慮的閾值更加降低。這樣以來,使焦慮更加頑固。
此外,對自己負性評價的價值觀,又對動因過程產生逆影響。因而使焦慮心理加重。加之,欲從焦慮狀態逃脫的心理,對焦慮的解除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焦慮便持續不退。
4)神經質性格的價值觀
神經質者在對自己的價值觀和自我評價方面,經常抱有自身狀態的不健康感、精神狀態的不安全感、
對人關系的劣等感以及對行為方面的不確信感等.這種價值觀已如前所述,與認識和動因的心理過程有關,是引起情報解釋錯誤和使焦慮擴大化的、形成神經質癥的基礎.
此外,完善主義、自我中心、擔心性、執著性、生的欲望、理念性、情緒本位、注意的束縛以及欲逃避其焦慮等傾向,也是神經質性格所具有的特征性價值觀,在神經質癥的發展中起著很大的作用.另外,有的認為神經質者往往存在著對事物的兩面性即矛盾性思維,如“自我主張與自我否定”、“唯我性與忘我性”、“自負心與自卑心”、“個人角度與公眾立場”等等,是產生強邊觀念癥之一的對人恐怖癥的重要因素.這似乎指出,神經質者在其價值觀中已經存在著矛盾性的對立性思維。這些價值觀念進一步引起內心的沖突和糾葛。
二、森田療法的行為醫學觀點的說明
3、神經質癥的形成
神經質者對由于其神經質氣質引起的焦慮狀態處理不善,也即對焦慮狀態過分重視,受焦慮所脅迫,因而極力要求排除焦慮。甚至想極力改變自己的過敏氣質。然而,非但焦慮消除不掉,神經質氣質也改變
不了。其結果使焦慮狀態更加頑固,自我劣等感更加增強.這樣以來,極力想治愈神經質癥狀的各種努力,卻使神經質癥狀更加強化并形成普通神經質癥和焦慮神經質癥;極力想控制其焦慮的備種努力,使內心沖突更加得到強化并形成了強迫觀念癥。經過這樣一些
過程,神經質者便形成了神經質癥患者。
強迫觀念癥與其它兩型不同,在發生機制上內心沖突起著很大作用。對此敘述如下:
強迫觀念癥的發生,是由于理應如此、必須如此、其實不然等觀念之間的思想沖突所決定的。用前面所述的行為論來說明,強迫觀念癥者處于焦慮狀態(動因),并有極力想將這種焦慮狀態排除掉的心理反應。也可以說是由于不想承認現實的價值觀所引起的。進一步詳細說明的話。即是從若干情報中選擇了容易引起疑病性焦慮的情報,并對其產生疑病性體驗和疑病性判斷,因而發展為疑病性焦慮(動因)。這是神經質者必然產生的結果。進而對這些焦慮狀態又想極力排除掉,這種動因和價值觀之間的沖突;造成了強迫觀念的發生。神經質的人,由于這種焦慮狀態總是不斷發生的,因而其內心沖突也就必然不斷出現。
再者,以上提到作為強迫觀念癥之一的對人恐怖癥,具有著對立性的矛盾的價值觀,而且這種矛盾性緊張關系,即內心沖突與其發病有關.那么在這方面,與其它型恐怖癥有何不同呢?
強迫觀念癥者的恐怖,有對人恐怖和對物恐怖兩類。對物恐怖癥中如尖銳恐怖癥、高所恐怖癥、動物恐怖癥以及疾病恐怖癥等。
上述后者的對物恐怖癥的內心沖突,是發生焦慮(情感、動因)和不應有焦慮這種價值觀間的沖突;而前者的對人恐怖癥,除對人緊張和不應有這種緊張的價值觀之間的沖突外,還具有前面所述的對立性思維,印兩種價值觀間的沖突。也即是說,對人恐怖癥者除恐怖癥一般所見到的動因和價值觀間的沖突外,還另有著價值觀之間的沖突。可見其發病要比對物恐怖更加復雜。
由此看出,普通神經質、焦慮神經癥和強迫觀念癥,加之強迫觀念癥中的對物恐怖癥和對人恐怖癥,除皆有的共同的發病機理外還有著各自的不同性。
二、森田療法的行為醫學觀點的說明
4、神經質癥的治療途徑——順其自然
神經質癥者試圖排除其神經質癥狀的熬盡苦心的努力,為什么是徒勞的呢?
這是因為,神經質癥者的努力使自己集中注意去選擇那些僅適合于神經質氣質的那些情
報,因而引起焦慮,對其焦慮狀態又做出神經質者特有的判斷,并千方百計地想消除、克服掉這種焦慮狀態,逃避其焦慮的困撓。因此,神經質者所做出的種種努力,其結果卻是
不斷地創造著神經質癥狀。并使其遷延不愈。
要想消除神經質癥,除非能夠端正使其形成的神經質氣質和神經質性格。但如前所述,神經質氣質的主要部分是先天性素質,所以這不是依個人的意志或他人的努力能夠改變得了的東西。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也就是說,由神經質氣質引起的焦慮,是即使不想引起卻必
然已經引起的癥狀。想避開它原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因此,神經質者雖試圖基于自己的價值觀來對處這種焦慮,但其價值觀本身卻相反地助長著焦慮狀態的發生。
然而,人的價值觀與其氣質卻不同,它是后天形成的東西,所以是可以改變的。當然,神經質性格特征性的價值觀也不例外。從這可以看出,神經質癥是能夠治療的。另外,神經質癥者接受森田療法治療后,雖說其神經質氣質改變不了,但其神經質性格發生了改
變,因而能夠帶著原來的神經質氣質而維持正常的日常生活。這就是所謂神經質癥的治愈狀態。
那么,怎樣使其改變價值觀呢?怎樣才能使其改變焦慮不安的心理狀態呢?
這就是順其自然的方法。所謂順其自然,就是讓患者懂得對各種事情的擔心、在意及產生焦慮不安的氣質是由自己先天性素質所決定的,欲想排除掉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須自己原原本本地承認具有這種氣質,并把這個事實接受下來。也即遵從事實。而且還必須如實地承認,自己目前為止所做出的試圖抑制其焦慮狀態或消除已發生的焦慮狀態的種種努力,的確沒有結出任何果實;因為神經質癥者所發生的焦慮狀態是由神經質氣質所產生的必然性結果。另外。事實上各種努
力也絲毫沒有使自己從被束縛的生活中解脫出來,并求得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
對神經質癥者所采取的必要的態度,首先就是要使其將處于這種狀態的自身,順其自然地接受下來.其次;勿寧說就是必須把形成神經質癥的內向性的精神能量,引導到面向日常生活上來。即從情緒本位狀態轉向目的本位的生活方式。這種目的本位的生活并不是什么特殊的東西,而是一般人的普通日常生活,這也是順其自然的生活態度。
森田療法中所采取的各種方法,都是致力使患者對上述道理的理解和實踐。通過實踐,神經質癥者逐漸從受神經質癥狀所束縛的痛苦狀態中解脫和解放出來,心情得到舒暢。另外,對所擔心的事情通過親自實踐而使能夠消除擔心情緒。因而樹立起自信心這樣以來,焦慮的閾值增高,使焦慮狀態不易產生.順其自然的生活方式作為報酬作用使情緒更加暢快。因而價值觀得到修正。修正后的價值觀又使順其自然的生活方式得到鞏固和強化。從而,順其自然的真髓便熔融在日常生活的實踐中了。
然而,即使如此,神經質癥者也常常還會對某種事情比較在意、擔心,以致有可能引起復發。“生活發現會”的活動,不僅包括神經質癥的治療,而且還是預防復發的有效方法。
基于上述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神經質癥的治療除順其自然以外,別無良策。無此,只此而已。
相關文章
-
女性不孕患者的心理特點有哪些對于女性來說,我們都知道生活中的壓力也是越來越大,而且如果是壓力比較大,肯定會導致自己出現一些不孕不育的,但患上不育癥的
-
森田療法如何治療失眠?長時間的失眠會對我們的身心造成嚴重影響,精神恍惚、記憶力衰減、內分泌失調、新陳代謝能力下降、身體發胖,嚴重的還會誘發心臟
-
安靜法治療 森田療法的治療特點森田療法由日本神經專家森田正馬所創立,創立以來幫助無數患者擺脫心理上的疾病。森田療法的核心是什么呢?接下來就為大家揭曉。
-
森田療法法則之為所當為的態度森田療法除了順其自然的治療原則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就是“為所當為”。凡是屬于你或者你覺得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就放開手
-
什么是森田療法 森田療法的人性觀森田療法是現代社會中非常有效的一種針對心理方面的問題所采取的治療方法,那么你知道森田的人性觀是什么嗎?你知道森田神經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