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規避不良情緒的產生
一位哲學家說過:“不善于駕馭自己情緒的人總會有所失。”良好的情緒可以成為事業和生活的動力,而惡劣的情緒則會對身心健康產生破壞作用。因而把自己的情緒升華到有利于個人社會的高度,乃是明智的良策。在情緒易于劇烈波動的時刻,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嚴防偏激情緒的爆發。人的情緒和其他一切心理過程一樣,是受大腦皮層的調節和控制的,這就決定了人是能夠有意識地控制和調節自己情緒的,可以理智駕馭情緒,做情緒的主人。以下幾方面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回避法
當人陷入心理困境時,最先也是最容易采取的便是回避法。躲開、不接觸導致心理困境的外部刺激。在心理困境中,人的大腦往往形成一個較強的興奮中心,回避了相關的外部刺激,可以使這個興奮灶讓位給其他刺激引起的新的興奮中心。興奮中心轉移了,也就擺脫了心理困境。“耳不聽心不煩”,正是說的這一道理。比如,家里的瑣事使您“勃然火起”或“郁悶不樂”,就到單位上班;身患絕癥者不妨去醫院看望垂危病人;面對一份無望戀情的深深困擾,以一種大智大勇來逃避,這都是有效的心理自救,也是客觀回避法。此外,還可采取主觀回避法,即通過主觀來強化人的本能的潛在機制,努力忘掉,或壓抑自己不愉快的經歷。在主觀上實現興奮中心的轉移,注意力轉移是最簡便易行的一種主觀回避法。在您痛苦愁悶的時候,集中精力去做一件有意義的事,自然就回避了心理困境。
轉視法
并不是任何客觀現實都可以逃避。有時候,同一現實或情境,如果從一個角度來看,可能引起消極的情緒體驗,陷入心理困境;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可以發現積極意義,從而使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相傳一位老太太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賣傘,二兒子曬鹽。為兩個兒子,老太太差不多天天愁。愁什么?每逢晴天,老太太念叨:這大晴天,傘可不好賣呦。于是為大兒子愁。每逢陰天,老太太嘀咕:這陰天下雨的,鹽可咋曬?于是又為二兒子愁。老太太愁來愁去,日見憔悴,終于成疾。兩個兒子不知道如何是好。幸一智者獻策:“晴天好曬鹽,您該為二兒子高興;陰天好賣傘,您該為大兒子高興。這么轉換個看法,就沒愁發嘍!”這么一來,老太太果然變愁苦為歡樂,心寬體健起來。看來,在審視、思考、評價某一客觀現實情境時,學會轉換視角,換個角度看問題,常會使人感到痛苦不堪的心理困境化為烏有。
自我安慰法
伊索寓言說,一只狐貍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只能得到檸檬,就說檸檬是甜的,于是便不感到苦惱。心理學便借用來,把以某種“合理化”的理由來解釋事實,變惡性刺激為良性刺激,以求心理自我安慰的現象,稱為“酸葡萄與甜檸檬”心理。不錯,在自慰時所謂的理由不過是“自圓其說”,但確有維護心理平衡,實現心理自救之效。單位里評職稱,不能每人一份,為此茶飯不思也太不值得了,這次評不上還有下次,再說,沒有職稱也一樣稱職,有實實在在的業績就不掉價,何必為個虛名玩命?戀人分手,也好,跟這樣無情無義的人成婚,說不定要倒大霉,早跟她“拜拜”,豈不是免去后患?兩百塊錢丟了,就當年終獎沒發,何況 “去財免災”,全家平安還不是大福?
這不是“精神勝利法”嗎?正是。精神勝利法不該被瞧扁了,有些不如意的事情擺在那里,如若能改變,當然該向好處努力,如若已成定局,無法挽回,就該寬慰自己、接納自己、承認現實,這比垂頭喪氣、痛不欲生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幽默法
幽默法對解脫心理困境是極有助益的自救策略之一。據說,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有一位脾氣特暴的太太。一天,蘇格拉底正與客人談話,太太突然跑進來大鬧,并隨手把臉盆中的水潑到蘇格拉底身上。局面何其尷尬?這對一個稍有血性的男子漢來講都是無法忍受的,蘇格拉底卻笑了一笑,說:“我早知道,打雷之后,一定會有大雨。”一言解窘,他妻子也禁不住笑出聲來。英國首相威爾森在一次演說進行一半時,臺下有人大喊:“狗屎!垃圾!”這分明是指責他演講的內容。但威爾森這位干練的政治家卻微笑以對裝糊涂:“狗屎?垃圾!公共衛生?各位先生,我馬上就要談這個社會問題。”就這樣,他不僅沒陷入困境,反倒贏得一片喝彩。
笑是精神消毒劑,幽默是走出心理困境的階梯。當事業和生活受到挫折時,當交際出現僵局時,幽默的行為,幽默的語言,常常能使困境和窘迫轉為輕松和自然,從而使精神緊張得到放松,和緩氣氛,釋放情緒,減輕焦慮,擺脫困境。
-
補心氣虛的中成藥我們都知道這生活中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一些氣血不足,甚至可能會出現一些心慌煩亂的,那么這個時候大家應該要多注意,其實我們大
-
得了糖尿病?試試五大心理處方得了糖尿病的人,除了遵循醫師的囑托,注意作息和飲食方面的協調外,其實還可以通過心理調節來達到緩解。這在病人藥物治療的同時
-
你是一個經常遲到的人嗎總有一些人經常遲到?不管是學生還是上班族,很多人都會有遲到的行為,而且有的人可以說是頻繁遲到,其實出現這種現象的時候,我
-
自卑是什么因素產生的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存在自卑的情況,那么為什么那么多的人會產生自卑的情況,自卑又是因為什么原因產生的呢,你想不想知道呢,下
-
肢體6動作看透性格與心態我們的眼睛是心靈的窗口,我們可以從對方眼睛中看出他的情緒變化,其實我們每個人的肢體動作也是透露我們性格和心態的一種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