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的同性戀者
社會對同性戀者的譴責,遭遇最悲慘的是為人父母的同性戀者,他們往往已經有一個異性戀者婚姻組成的家庭,有孩子,害怕離婚,已公開的同性戀者擔心傷害孩子的心靈,失去監護人的資格,還擔心失業,無力撫養孩子。雖然他們有些是快樂的雙性戀者,但大多數真正喜歡的是同性戀生活,只要一有可能就偷偷地與同性戀者發生性行為。
對孩子可能造成的損害是:他們的孩子可能也會變成同性戀者,因而遭到社會的歧視;社會上的異性戀頑固分子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因為他們的父母是同性戀者。出乎意料之外,這兩方面造成的后果并不如想象中嚴重。由同性戀父母撫養長大的孩子在行為、結交朋友、玩具選擇、職業愛好等方面都未見異常。例如在調查由女同性戀者撫養大的孩子中,男孩喜歡的玩具是快速自行車、鯊魚模型、玩具貨車、小汽車和槍,他們說長大以后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只是一部分。孩子的成長更多地受社會環境如電影、學校、讀物的影響。
為人父母的同性戀者跟其他人一樣關心自己的孩子。一位做母親的女性同性戀者多次強調成為同性戀者并不影響她做母親的作用,她說:“我不是同性戀的母親,我只是母親!我付孩子的養育費,我帶孩子去看醫生,他曾經患過水痘,住過醫院,當孩子有問題時,你不要只是把他抱在懷里,猶豫不決,我是個同性戀的母親,你應該想到這是我的孩子,我愛他 。”
有些同性戀的父母對孩子隱瞞同性戀的事情,以免孩子跟他們的關系疏遠,或增加孩子的思想負擔,因為他們年紀太小,還有許多事情不能理解。因此,當同性戀者向孩子解釋為什么與某個同性別的人住在一起的時候,他們避而不談性生活方面的事情。例如一位母親跟她的小兒子解釋他們搬去與某個同性戀者一起時說:"這個人使我非常幸福,非常關心我"。
但有些同性戀的父母卻認為性生活并不是孩子們不能理解的問題,不讓他們知道父母的這方面事情是不道德的,況且讓他們如實了解父母的同性戀生活,將有利于孩子消除社會上所宣傳的同性戀者的壞形象。一位全國性同性戀組織(National Gay Task Force)負責人波路斯·沃拉(Bruce Voller)說把事情如實告訴孩子有兩大好處:(1)讓他們知道自己父母的性生活,這樣將有利于幫助他們正確了解和處理自己的性生活。(2)當孩子在性生活方面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們會來求助于父母,因為他們知道父母在這方面也是從困難中渡過來的。
許多同性戀父母驚奇地發現,當他們將自己的同性戀事情告訴孩子時,孩子并不拒絕他們。對一個小孩來說,父母的品質遠比性生活重要。例如一個男孩就選擇與他的同性戀母親住在一起,而不愿意跟他的異性戀父親住在一起,因為他的母親愛他,幫助他收拾房間,為他準備好吃的食物,讓他做家務而不是寵壞他。他為此感到驕傲,當他向好朋友吐露他母親是同性戀者時,他的朋友說:“同性戀者!誰說的?她是一位令人羨慕的母親,我多希望能像你一樣,能跟母親真實地交談,我母親老是嘮叨不休,我喜歡你的母親。”
-
中年女性的性心理表現人到中年以后,其實我們都知道,那么這個時候肯定會到了更年期,而且有的更年期的女性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甚至可能會出
-
如何經營你的不惑之年當歲月的年輪滾過40載,在你的臉上清晰地刻下一道道紋路,當你人生的不惑之年突然降臨,你該如何度過呢?你又該如何經營好你的不
-
自我認同利健康度過更年期更年期到來,我們身體出現一些變化,同時心理也會出現一些波動。很多的朋友因為不知道如何調整自己而深感更年期的痛苦,從心理學
-
如何預防女性更年期抑郁 做到這5點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和聽說女性在更年期階段,從身心各方面都會發生一些改變,特別是心理方面,有不少的女性朋友會因為不能在
-
中年男人也有叛逆的“青春期”俗話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男人到了40歲,往往就是心理很成熟很穩定的時期,但現實生活中有些男人到了四十歲卻變得如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