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官員自殺事件頻發 多數因心理壓力輕生
2月5日凌晨5時,廣東省茂名市檢察院檢察長劉先進跳樓身亡。據警方稱,劉先進本人近期嚴重失眠,疑因健康原因引發精神焦慮而自殺。
近年來,我國官員自殺事件引人關注。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我國共發生13起官員非正常死亡,僅12月,就有6名官員非正常死亡,其中多數官員屬于自殺。
讓人意外的是,2010年伊始,又聞官員自殺的報道——除劉先進外,1月18日凌晨,陜西省勉縣紀委副書記、縣監察局局長馮某從勉縣醫院住院部7樓跳下,經搶救無效死亡;1月13日,河南省鄧州市建設局墻改辦主任劉云峰在接受紀委調查時“跳樓自殺”。
從以往報道來看,官員自殺方式多樣,主要是跳樓、割腕、開槍、上吊等。而官方公布的自殺原因,多數為心理健康出問題。
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的多位專家認為,官員是社會公共資源的掌管者和支配者,對社會發展負有特殊責任,其自殺不同于普通人。有關部門應高度重視官員的心理危機,這不僅是一個醫學問題,也是一個關乎執政能力建設的政治問題。
多數因心理壓力而輕生
“現在的官越來越不好當了,別看人前風光無限,但背后的苦衷沒多少人知道。”2月12日,本刊記者與一位在南方某縣任縣長的朋友聊天時,他感慨道,“總擔心工作出問題,常常失眠,人還不滿四十,白發卻生不少。”
原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局長李毅中曾對媒體坦陳心跡:“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半夜來電話。”在記者采訪過程中,不少官員也坦言心理壓力太大。而李毅中這句簡短的話語,正吻合時下多數官員的心態。
2009年9月3日,北京市衛生局副局長鄧小虹透露:“自殺已成為我國人群第五大死因,每年約有25萬人死于自殺,還有約200萬人自殺未遂。”在這個自殺群體中,官員也不可能置身度外。
據了解,北京是較早關注官員群體心理健康的地區之一。2005年5月,北京市相關機構對200多名中年官員進行了一項定向精神健康檢查,結果顯示,有近50%的人存在不健康傾向。
2005年6月,安徽省黃山市委黨校對100多位官員進行心理健康問題調研,發現官員普遍有較大“心理壓力”,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不平衡”和“心理疲勞”,以及“浮躁”和“壓抑”心理,“焦慮”和“憂郁”等情緒。
在以往自殺的官員中,涉及黨委政府、教育、稅務、金融等多個領域,從科級、縣處級、廳局級,直至省部級,各個級別官員均有,其中科級、縣處級自殺官員占多數,比如原安徽省蚌埠市統計局長劉敏、原福建省福鼎市質監局長翁華銘等;廳局級官員有原江西省上饒市委書記余小平等;省部級高官有原山西省委常委兼組織部長王通 智、原天津市政協主席宋平順,等等。
據本刊記者了解,每次官員自殺消息披露,公眾更多的是對事件是否隱藏腐敗的好奇、憂慮與猜測。但很少有人注意到,除部分官員涉及腐敗而自殺外,多數官員自殺的重要原因卻是心理健康出問題。
“官員作為公權人物,其自殺并非官員的私人事件,應屬于公共事件。”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李成言教授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指出,“官員存在心理危機,不但直接影響到自己的工作和事業,還影響到自己與家庭、朋友的和諧,更嚴重的是弱化了黨的執政能力建設。”
近年來,我國官員自殺事件引人關注。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我國共發生13起官員非正常死亡,僅12月,就有6名官員非正常死亡,其中多數官員屬于自殺。
讓人意外的是,2010年伊始,又聞官員自殺的報道——除劉先進外,1月18日凌晨,陜西省勉縣紀委副書記、縣監察局局長馮某從勉縣醫院住院部7樓跳下,經搶救無效死亡;1月13日,河南省鄧州市建設局墻改辦主任劉云峰在接受紀委調查時“跳樓自殺”。
從以往報道來看,官員自殺方式多樣,主要是跳樓、割腕、開槍、上吊等。而官方公布的自殺原因,多數為心理健康出問題。
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的多位專家認為,官員是社會公共資源的掌管者和支配者,對社會發展負有特殊責任,其自殺不同于普通人。有關部門應高度重視官員的心理危機,這不僅是一個醫學問題,也是一個關乎執政能力建設的政治問題。
多數因心理壓力而輕生
“現在的官越來越不好當了,別看人前風光無限,但背后的苦衷沒多少人知道。”2月12日,本刊記者與一位在南方某縣任縣長的朋友聊天時,他感慨道,“總擔心工作出問題,常常失眠,人還不滿四十,白發卻生不少。”
原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局長李毅中曾對媒體坦陳心跡:“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半夜來電話。”在記者采訪過程中,不少官員也坦言心理壓力太大。而李毅中這句簡短的話語,正吻合時下多數官員的心態。
2009年9月3日,北京市衛生局副局長鄧小虹透露:“自殺已成為我國人群第五大死因,每年約有25萬人死于自殺,還有約200萬人自殺未遂。”在這個自殺群體中,官員也不可能置身度外。
據了解,北京是較早關注官員群體心理健康的地區之一。2005年5月,北京市相關機構對200多名中年官員進行了一項定向精神健康檢查,結果顯示,有近50%的人存在不健康傾向。
2005年6月,安徽省黃山市委黨校對100多位官員進行心理健康問題調研,發現官員普遍有較大“心理壓力”,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不平衡”和“心理疲勞”,以及“浮躁”和“壓抑”心理,“焦慮”和“憂郁”等情緒。
在以往自殺的官員中,涉及黨委政府、教育、稅務、金融等多個領域,從科級、縣處級、廳局級,直至省部級,各個級別官員均有,其中科級、縣處級自殺官員占多數,比如原安徽省蚌埠市統計局長劉敏、原福建省福鼎市質監局長翁華銘等;廳局級官員有原江西省上饒市委書記余小平等;省部級高官有原山西省委常委兼組織部長王通 智、原天津市政協主席宋平順,等等。
據本刊記者了解,每次官員自殺消息披露,公眾更多的是對事件是否隱藏腐敗的好奇、憂慮與猜測。但很少有人注意到,除部分官員涉及腐敗而自殺外,多數官員自殺的重要原因卻是心理健康出問題。
“官員作為公權人物,其自殺并非官員的私人事件,應屬于公共事件。”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李成言教授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指出,“官員存在心理危機,不但直接影響到自己的工作和事業,還影響到自己與家庭、朋友的和諧,更嚴重的是弱化了黨的執政能力建設。”
相關文章
-
80后的心理及現狀我們都知道80后現在已經奔三了,而且在生活中80后其實也是特別矛盾的一種心理,而且人生的階段上面現在已經到了成熟的在生活中,
-
大家不容忽視的自殺現狀有哪些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自殺,這一方面和自己本身有關,另一方面也和環境有影響的,那么大家不容忽視的自殺現狀都是哪些?這是廣
-
20年前的大學究竟與現在的區別在20年以前我們都說上大學是改變人命運的主要階段,其實有很多的人對于大學校園都是非常憧憬的,但是20年前生活水平是有限的,因
-
易自殺的5類人群要警惕!自殺在我國已成為僅次于心腦血管疾?⒍裥災琢觥⒑粑低臣膊『鴕饌饉勞觶渙械諼邐壞乃酪潁晌?5至34歲人群的首位死因。因
-
男子被甩生報復心理 變蜘蛛賊偷女內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