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大學究竟與現在的區別
在20年以前我們都說上大學是改變人命運的主要階段,其實有很多的人對于大學校園都是非常憧憬的,但是20年前生活水平是有限的,因此上大學的人們也是非常有限的,那么20年前的大學究竟與現在的區別是什么嗎?
正是這種相對遙遠而又可預期的保障,讓四年的大學生活和大學教育有了閑在的感覺,而不必剛過一個關口,迅速又要打起精神加入另一場廝殺,從學業到社團到考研到社會實踐最后到職業規劃,目的感很強,正能量滿滿,一刻不得閑。那時的研究生競爭是非常激烈的,含金量也是相當高的,隨便一個師生比就能看出端倪,幾個研究生和一個導師一侃一上午的場景如今是再難重現了。
二來恰恰因為沒有對不確定的未來的恓恓惶惶,所以令非功利學習成為可能。炎炎夏日或漫漫冬日,如果不在球場廝殺,那基本都是貓在圖書館、教室和宿舍看各種雜七雜八的書。那時幾乎沒有電腦,更沒有會上網的手機,所謂啃大部頭是實話實說,不是夸張之詞。現在想想幸虧那時候多啃了三五本,此后再也難找那樣的大塊時間和心境以那樣不求甚解的態度去讀厚書了。而且大把時間也催生了許多能在真正字面意義上舞文弄墨的家常才子,如今在宿舍隨便攤開一張紙就能刷上幾筆的場景恐怕不易再現了。
現在回頭看去,那時的娛樂手段簡單到原始,日常幾乎以幾盤破磁帶和隨身聽為主,視頻方面的享受基本上有三個來源:外語系的內部教學觀摩片(高雅的原版黃片)、學校電影院的日常言情片和學校周邊循環放映不清場的錄像廳。除了放片外,那時的錄像廳還承擔著直播賽事的功能,尤其是那些和中國有時差的地區的賽事。除了錄像廳,小飯館和街邊攤也是觀球的主要陣地。那時的老板也大多比較大度,哥幾個隨便點上一二個便宜的菜,再加上幾瓶啤酒和一包煙,就可以保證一個喧鬧歡欣的夏夜。
錄像廳自不必說,那時的電影院居然也不禁煙,看到半中間回頭看去有如一道煙幕,雖然這是當時談戀愛的一個主要場所。那時的中國大學生還是相當傳統保守,所謂約會基本就是約著看電影,答應男生約請看電影基本就意味著愿意和你處處看。接下來有可能幾場看下來曲終人散,也有可能越走越近,直至成雙成對一起去食堂吃飯、泡圖書館、上晚自習等等。
當時如果一個男生的身影經常出現在女生樓前,那基本可以斷定哥們兒是有情況了。那時沒有手機,也沒有BP機,喊女生下來真的基本靠吼,當然初級階段不能如此豪放,因此少不了求門房或別的女生代為傳話。
雖然手頭普遍偏緊,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在那時似乎行也并不是太大的難事,膽大的逃票,膽小的用涂改了目的地的學生證。當然目的地一律非常明確:一定要有至少一個在讀的大學生老鄉,能夠提供近乎免費的食堂飯菜和幾宿抵足而眠。手機隨手拍自然難以想見,相機那時也是個較罕見的奢侈品,所以當時的旅游記憶幾乎都呈現在景點的收費照相上,一如最初的長途電話記憶總是和收費電話攤點聯系在一起。
說起旅行,現在一日千里的高鐵總是能勾起我們那代人關于綠皮火車和漫漫長途的記憶,雖然當時也沒有覺得特別苦,但類似歸鄉博士那種矯枉過正型浪漫化好像也不太能接受。還是那句話,回憶固然能濾去種種不便的細節,但種種不便并不因想象中的熱火朝天而被代償。這其中一個百思不得其解的細節是關于飲水,那時肯定沒有礦泉水,大學生也沒有隨身攜帶罐頭瓶當飲水瓶的習慣,那當時火車上喝水問題到底如何解決的,還是說當時確實比較能忍饑耐渴?
總體而言那時整個大學校園洋溢著一片向上的氛圍,這也反映了當時整個社會心理的大氣候。時代氛圍這種東西說起來也蠻奇妙的,無可具體名狀,但又感覺無處不在。當時就普通人而言也是滿滿的向上的感覺,所謂社會瓶頸還沒有進入人們的詞匯,寒門不出貴子那還了得,那時還沒有官二代、富二代這類讓人感覺窒息的群體。有才華不僅可以追到女朋友,也確乎是未來成就的保障,而甘于平淡也不是一件多么令人尷尬的事情,因為那時候沒人會預料到十數年后那排山倒海呼嘯而來,且以繁榮為名的物質生活的壓力。
在20年前,相信手機不是一個比較普遍的東西,并且出現手機這樣的現象也是非常新鮮的事情,并且20年前的大學,也不是男女談戀愛的場所,并且,20年前人們的生活條件是有限,因此在飲食方面也沒有這么多花樣!
-
80后的心理及現狀我們都知道80后現在已經奔三了,而且在生活中80后其實也是特別矛盾的一種心理,而且人生的階段上面現在已經到了成熟的在生活中,
-
大家不容忽視的自殺現狀有哪些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自殺,這一方面和自己本身有關,另一方面也和環境有影響的,那么大家不容忽視的自殺現狀都是哪些?這是廣
-
20年前的大學究竟與現在的區別在20年以前我們都說上大學是改變人命運的主要階段,其實有很多的人對于大學校園都是非常憧憬的,但是20年前生活水平是有限的,因
-
易自殺的5類人群要警惕!自殺在我國已成為僅次于心腦血管疾?⒍裥災琢觥⒑粑低臣膊『鴕饌饉勞觶渙械諼邐壞乃酪潁晌?5至34歲人群的首位死因。因
-
男子被甩生報復心理 變蜘蛛賊偷女內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