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事件頻發 康奈爾大學背負“自殺學校”惡名
康奈爾大學是一所位于美國紐約州的私立研究型大學。這是一所輩出精英的學校,它是著名文學家胡適與橋梁專家茅以升的母校。康奈爾大學與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美國頂尖名校同屬于常春藤高校聯盟,享譽世界。但最近,康奈爾大學卻因媒體熱炒的“康奈爾自殺問題”而名揚千里。
▲
康奈爾大學擁有壯觀的峽谷美景,卻也成為自殺多發地
校內峽谷成自殺多發地
康奈爾大學的特色在于它的校園位于山頂,從圖書館憑窗遠眺,眼下一片蒼蒼茫茫,一派遼闊。除了能眺望到卡尤加湖,還能在橋上享受到壯觀的峽谷美景。
可正是這深達千尺的峽谷令很多人甘愿在此縱身一躍,也使得無辜的康奈爾大學長久背負上了“自殺學校”的盛名。
根據康奈爾大學法學院一位留學生的博客記載:“昨日(2009年10月9日)下午兩點左右,一人在法學院旁邊的橋上縱身躍入卡桑德拉谷中,造成通往法學院的道路被警車和救護車截斷。此人據報已當場身亡。 ”
根據《今日美國》報道,今年3月11日,警方于穿越伊斯卡校區的大峽谷上的大橋附近發現了該校工程學專業的大二學生威廉·辛克萊的尸體,而同為工程學專業的大一新生馬修·齊卡也于次日從另一座大橋上躍谷身亡。
媒體紛紛報道自殺問題
統計下來,今年2月,康奈爾大學已經發生三起學生自殺事件,而半年之內累計已有六起相似自殺事件發生。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以“康奈爾自殺問題”為標題在3月底的新聞中報道了這一現象,同時也報道了該校為杜絕此類行為,已著手修建籬笆以及望臺等一系列積極措施。
除了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報道之外,《紐約時報》也在康奈爾大學一個月內發生的第三起自殺事件后以封面故事報道了該校 “對其在校生精神健康方面保持著高度警惕”,并表示近期接連發生的死亡事件 “給該校帶來了陰影”,“使得康奈爾大學被坊間盛傳為高壓‘自殺學校’的說法再次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 ”
“自殺學校”名不副實
死亡無非有兩種形式,不是死于非命,就是自我了斷。
有資料顯示,美國大學生的高校自殺率比交通事故中的死亡率更高一籌,而很多的自殺事件又都是早已“預謀”。
今年3月31日,一名耶魯大學的大三學生從帝國大廈86層一躍而下,事后發現他早已在遺書中事先安排好如何結束生命——“我要么從喬治·華盛頓大橋跳河,要么從帝國大廈跳下。”最終他選擇了從紐黑文一路跑到紐約的帝國大廈。
因半年來康奈爾大學自殺事件的集中發生而將該校定義為 “自殺學校”,顯然并不符合客觀事實。
《紐約時報》在封面報道該校自殺問題的當期,有文章指出的確切統計數據表明康奈爾大學的自殺率并沒有超過美國同等大學的平均水平 (每年兩次左右自殺事件)。而學生負荷高壓力的其他高校或許正面臨著更可怕的自殺率數據。
根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校報《科技人》(The Tech)提供的資料顯示,該學院自1964年起就保持著1.46%的自殺率,而同期康奈爾的自殺率卻僅為0.0043%。
學校注重心理疏導工作
而且,康奈爾大學十分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心理疏導工作也一直做得很好。在自殺事件發生后,康奈爾大學的戴維·斯科騰校長在第一時間里向每一位在校生發去了郵件,郵件中寫道:“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是你成功的基礎。你并不孤獨……無論你在康奈爾學習什么,請學會尋求幫助。那是智慧和力量的象征。 ”同時,這封郵件也在康奈爾校報上刊登了出來。
有留學生記載道:“事件發生后,學校往每個同學的郵箱中發去了郵件,介紹了學校的心理輔導機構和聯系方法,希望所有有需要的同學能夠主動尋求幫助。本校的心理輔導項目也算有名了,可惜似乎不足以杜絕自殺現象。 ”
為何杜絕不了自殺現象,也許無從得知,可是,為什么康奈爾大學如此周密細心地為學生考慮,還會被冠以“自殺學校”的壞名聲呢?
媒體炒作讓康奈爾“蒙冤”
興許用康奈爾大學弗蘭克教授撰寫的暢銷書《牛奶可樂經濟學》里的觀點能夠說明“康奈爾自殺問題”——人們通常愿意采用直觀推斷法來作事實判斷,即簡單地憑借經驗粗糙地對事情作出推理。
人們很容易對發生在康奈爾大學躍身峽谷的自殺事件有印象,那是因為要把尸體從事發地抬出需要勞師動眾,勢必會導致橋上交通擁堵。如此一來,就形成了影響社會的公共性事件。
相比其他學校或服用安眠藥或跳樓自殺的學生自殺事件,跳入峽谷顯然更能在人們記憶中留下痕跡。于是乎,康奈爾大學成為“自殺學校”亦是水到渠成。
其次,康奈爾大學校園置身峽谷之中,也給康奈爾大學封上“自殺學校”的名號帶來不白之冤,因為“發生在這里的自殺案例數量有虛構的成分”。
有許多躍身峽谷的自殺者并非是該校學生,去年夏天就有一名與該校毫無關系的女子在另一座橋上跳入峽谷,不治身亡。
事實上,與其說這是“康奈爾自殺問題”,還不如說是媒體的問題,這問題就在于過快將康奈爾大學定性為“自殺學校”并進行報道。
校方會診,采取措施防范
雖然近期康奈爾大學連續發生自殺事件的現象值得關注,但康奈爾也曾有過連續四年里自殺率為零的歷史。然而那些年的數據并沒有成為頭版新聞,自殺事件的一時興起卻成為了媒體焦點。可是,客觀數據也并不支持媒體對于 “康奈爾自殺問題”的說法。
顯然,康奈爾大學的自殺事件自發生起就注定會產生巨大影響,它們會使媒體焦點與悲痛印象聯系起來。正如CNN播放在校園大橋上巡邏的身著霓虹背心的年輕人,就會令人想起康奈爾接連發生的自殺事件,那些在校生由于內心壓力過大而投身美麗大峽谷的畫面冰冷冷地在你腦中揮之不去。其實,這極有可能在人們心中形成夸大其實的印象。作為個體,我們的大腦卻常常在軼聞前會做一些可笑的判斷。
不過,自殺事件本身就表達了一種態度,也傳達了一種信息,自殺的學生們希望用這種方式來結束年輕而有富有朝氣的生命從而引起人們更多的注意。校方業已征求多方意見,集中會診了自殺事件頻發的原因,并將進一步采取措施以防止未來自殺事件的發生。
-
80后的心理及現狀我們都知道80后現在已經奔三了,而且在生活中80后其實也是特別矛盾的一種心理,而且人生的階段上面現在已經到了成熟的在生活中,
-
大家不容忽視的自殺現狀有哪些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自殺,這一方面和自己本身有關,另一方面也和環境有影響的,那么大家不容忽視的自殺現狀都是哪些?這是廣
-
20年前的大學究竟與現在的區別在20年以前我們都說上大學是改變人命運的主要階段,其實有很多的人對于大學校園都是非常憧憬的,但是20年前生活水平是有限的,因
-
易自殺的5類人群要警惕!自殺在我國已成為僅次于心腦血管疾?⒍裥災琢觥⒑粑低臣膊『鴕饌饉勞觶渙械諼邐壞乃酪潁晌?5至34歲人群的首位死因。因
-
男子被甩生報復心理 變蜘蛛賊偷女內衣